台美義診團、MIT百萬支安全針具 馳援烏克蘭

由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NATMA)前會長、旅美台裔醫師蔡榮聰率領的台美義診團,將於8月25日啟程,奔赴仍陷於戰火的烏克蘭,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人道醫療服務。蔡榮聰醫師語重心長表示:「今日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日的台灣。」他深知民主社會必須以行動守護生命與自由,否則戰火的陰影終有可能逼近。

這是蔡醫師第二次帶隊前往烏克蘭。2023年9月,他首度率團進入戰區,一個月間義診與醫療服務累計數千人次,讓世界看見「Taiwan Can Help」的力量,這次再度號召台灣與美國醫師跨海結盟,組成12人團隊,志在以更完整的醫療能量支援烏克蘭醫療體系。

旅美台裔醫師蔡榮聰率領的台美義診團,將於8月25日前往仍陷於戰火的烏克蘭義診。

12位勇士以台灣之名壯行

這支義診團共12名成員,包括來自美國的4位專科醫師與台灣的6位臨床醫師,涵蓋內外科、急診、牙科、精神健康、兒科、公衛等專業領域以及隨行記錄的2位記者。所有成員皆自費參與,並自行承擔風險。

團隊名單中,包括高雄縣醫師公會監事吳惠芳醫師、高雄鳳山泌尿科李嘉文醫師、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范文傑醫師、衛福部台北醫院小兒科盧道揚醫師,以及來自中山醫學大學的醫學生廖阡辰。在不同專科領域中,他們將與當地醫師合作,提供急診處置、兒童健康診療、精神健康輔導與外科治療。

台美醫師烏克蘭義診暨MIT醫療物資捐贈記者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左起全球健康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鄒國蘇醫師、耀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浩熙董事長、旅美台裔醫師蔡榮聰、高雄鳳山泌尿科李嘉文醫師,以及高雄縣醫師公會監事吳惠芳醫師。全球健康發展協會/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隨行的《鏡電視》記者將完整記錄義診團的歷程,讓前線故事透過影像與報導傳回台灣,成為社會最真切的人道紀錄。

MIT百萬支安全針具馳援

除了醫師親赴戰區,這次還有一項關鍵的後盾——來自台灣的醫材支援。耀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浩熙董事長近年投資軒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100%台灣製造的高規格安全針筒。其特色包括低痛感設計、專利套筒脫離式結構,能有效降低針刺傷風險,同時減少醫療廢棄物體積,符合ESG與減廢理念。

當得知義診團將再度前往烏克蘭,蘇浩熙立即號召友人,募集購得100萬支MIT安全針具,捐贈給烏克蘭醫療體系。這批針具將隨義診團送往前線,成為保護醫護人員與病患的「安全盾牌」。蘇浩熙說:「我們希望用最可靠的MIT醫材,替第一線醫護多加一層保障。」

耀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浩熙董事長募集購得100萬支MIT安全針具,捐贈給烏克蘭醫療體系。

這份愛心,不僅來自企業。楊黃美幸董事長、筱君plus、王柏鈞醫師、第一名店也一同響應捐助,共同將台灣的善意傳送到戰火之中。

台灣優質醫材,填補世界缺口

醫界長年因健保給付限制,常被迫採用中國製的低價針具。然而,美國FDA在2024年3月19日發出聲明,點出中國塑料注射器存在的質量隱憂,問題比以往認知更為普遍。在此背景下,MIT安全針具的出現,不僅是台灣醫材技術的突破,更填補了國際醫療體系的需求缺口。

全球健康發展協會(GHDA)副理事長鄒國蘇醫師感慨地說:「義診是一道臨床即時的防線,醫材募捐是一條穩定供給的生命線。把兩者接起來,才能讓人道支援成為長期、可持續的系統。」

全球健康發展協會(GHDA)副理事長鄒國蘇醫師說,義診結合醫材募捐,才能讓人道支援成為長期、可持續的系統。」

這次行動不僅止於烏克蘭。全球健康發展協會正在推進與紐約北方醫學中心及其教育基金會的合作,籌建「北方醫學與健康學院」。

這所學院預計結合台灣的醫療、公衛與醫材能量,培育國際人才、發展研發基地,成為繼半導體之後另一座「護國神山」——但這次是在人道與健康領域。

各界的祝賀與強力支持

義診團的行動,也獲得國內醫界的高度肯定,除了陳建仁院士傳來祝福,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致賀電,盛讚義診團「不畏艱險,深入戰地,以醫療專業守護烏克蘭人民健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指出,MIT安全針具的捐贈「是Taiwan Can Help的另一明證」,並祝福義診團任務順利達成。

這場義診,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外交。當台灣醫師走進戰區,不僅是為病人縫合傷口、為孩童檢查病情,更是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願意承擔、台灣願意付出。

當戰火仍在烏克蘭延燒,台灣醫師選擇挺身而出;當國際醫材品質存疑,MIT安全針具及早投入;當民主社會面對極權威脅,台灣用最實際的方式給予回應。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台中市青少年反毒夏令營開跑

《大愛大美》展期倒數一週  錯過不再

2025致敬羅慧夫公益行動  讓愛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