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近年因為參與緩和安寧團隊的關係,會遇到病人因疾病快速惡化,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要面臨生命走到末期。這時候你會看到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幸福」,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礎上。雖然理智上都知道人生無常,可是當事情發生到我們頭上的時候,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Read more

不婉轉

請原諒我的直接。醫病溝通一直是門學問,甚至是藝術。我在學醫的時候,常被教導要婉轉地讓病患與家屬瞭解病情,不宜用太直接尖銳的字句刺激家屬。所謂的「刺激」,當然不是挑釁或與家屬吵架,而是用很直接的方式來說明可能的不良結果…我常被教導必須讓病患「慢慢」理解與接受病情…

Read more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

從事醫學研究,除了個人興趣,無非是產業或學術的目的,一為專利產品(patent)與販售獲利(profit),另為論文發表(publication)與申請教職(professorship)。從創意發想到上市大賣是條漫漫長路,單打獨鬥,很難成事,風險也高,成功罕見。

Read more

轉診概念

「有一個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的病人,目前已經C(CPR)回來,超音波看起來肚子裡面有很多血,我們做個電腦斷層就馬上轉過去。「不要!不要!不要!要轉來就快點出發了,不要再多做檢查!」我在電話裡制止了對方,確認病人目前呼吸道與帶著足夠的血品在救護車上,就請他們快點出發。

Read more

辯證邏輯

醫療其實是一種選擇,醫師是選擇的提供者。我該做的是基於職責與專業,告訴病人我的「建議」,至於接不接受,則是病人的選擇。我說的也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也不是不能被挑戰,所以醫療行為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相信與不相信的「選擇」而已。

Read more

感同身受

有個病人在浴室滑倒撞到頭,來掛急診縫頭皮的傷口,但因為年紀較大,於是住院醫師幫他排了腦部電腦斷層,腦出血是沒有,但看到一顆腦瘤,而且不像是良性…我向家屬說明了目前外傷部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腦瘤需要進一步檢查時,病人的太太呆了半晌說不出話。

Read more

投注一生

其實在文章裡講自己多累、工作多辛苦,是一件滿無聊的事,既然這是我選擇的工作,做就對了。而且這也就只是一份工作,剛好這份工作就是救人而已,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因那天值班不能離開醫院,所以史迪普帶彼得水來醫院,跟我一起吃晚餐,彼得水的炒飯有一些鳳梨,我吃了一口…

Read more

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除了病人入院時的病史詢問,因為有較明確的問題可以填滿整個談話過程,住院期間,我都傾向在老師或學長姐查房時跟著一起紀錄,盡量減少和病人獨處的時間。「要怎麼問才自然?會不會顯得很不專業?」各種可能性在腦海盤踞,加深和病人互動的恐懼。

Read more

兒童安寧照顧

「雖然他才幼稚園,因為都在化療,抵抗力不好也沒上過幾天學,但有一次他似懂非懂地哭著跟我們說,拜託救救我,我會很聽話,配合打針,我不要死掉,我想要長大,我不要跟爸爸、媽媽分開……所以,即使醫療費超出我們的經濟能力範圍,只要有一點點希望或機會我們都想要盡全力試試,錢可以以後再賺。」

Read more

醫學生的身心耗竭

在五年的醫學生涯中,常聽聞周遭同儕,乃至學長姐經歷身心耗竭的狀況:常常覺得自己每天都很疲憊不堪,被與日俱增的壓力與需要完成的事務壓得喘不過氣,但休息的日子卻不足以排解這些情緒,使得自己效率逐漸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