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報導】由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主辦的「2025優秀護理人員表揚大會」,於21日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啟川大樓第二講堂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在衛生福利部指導下,由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高雄醫學大學及各縣市護理公會共同協辦,邀請34位從全國醫療體系中脫穎而出的優秀護理人員齊聚一堂,向長期投入照護第一線的白衣天使致上最高敬意。
開幕儀式由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與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麗琴共同主持。多位中央及地方貴賓到場,包括立法委員柯志恩、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曾淑芬專門委員、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中局長,以及多家醫療院所與護理公會代表,共同見證這場屬於護理專業的年度盛事。
疫後的醫療挑戰 凸顯護理的不可取代
高明見董事長表示,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全球醫療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臺灣之所以能安全走過這段艱難時光,護理人員的角色不可或缺。他指出,後疫情時代仍充滿挑戰:呼吸道疾病捲土重來、急重症量能吃緊、護理人力不足更加嚴峻,許多醫院甚至面臨關床與急診壅塞問題,直接影響全民健康權益。
因此,肯定護理專業、支持護理人力穩定,已是維繫醫療體系的核心優先事項。高明見強調,自2012年起基金會年年舉辦護理表揚活動,十餘年間已獎勵近千名護理同仁。在疫情最嚴峻的2020–2022年,基金會即使在停班、限制集會的情況下仍堅持舉行感恩活動,就是為了讓第一線的護理同仁知道「社會沒有忘記你們」。
34位五心級照護優秀護理師 脫穎而出
本屆表揚名單共34位,涵蓋北中南東與離島所有重要醫療體系,包括台大、長庚、榮總、三軍總醫院、義大、奇美、成大、童綜合、門諾、馬偕、東元、中醫大附醫等院所。得獎者橫跨急重症、加護病房、腦中風照護、偏鄉醫療、出院準備、社區健康等領域,展現臺灣護理專業多元而堅實的能量。
得獎者共同的特質,是被稱為「五心級」的照護精神——愛心、耐心、關心、用心、仁心。其中,有人多年深耕急診重症,有人長期以專科護理師身分推動創新照護模式,也有人在偏鄉與離島守護弱勢族群;更有護理長透過跨團隊合作,提升院內腦中風照護流程、縮短黃金治療時間,為患者爭取生命與復原機會。
護理照護分享經驗 從臨床看見專業價值
活動當天亦安排四場護理照護經驗分享,從實務案例呈現護理專業的深度與廣度:
萬芳醫院賴玥蓉護理長分享腦中風照護流程如何整合團隊力量,把急性期治療效率再提升(手冊第2頁)。
義大醫院楊雅茜護理長分享重大手術後的長期照護及家庭支持系統的重要性。
門諾醫院侯束靜專科護理師以偏鄉照護為主題,談護理師如何成為病患與家庭最依靠的健康守門人。
三總澎湖分院陳俊宇護理長則呈現離島急重症醫療的第一線挑戰,讓與會者深刻感受「偏鄉醫療的每一步都來之不易」。
每場分享都獲得現場熱烈掌聲,許多護理長官坦言:「這些故事是臺灣護理最真實的縮影。」
從歷屆活動 看見持續十二年的承諾
手冊中收錄 2012–2024 年歷屆活動照片,可見基金會十多年來持續以行動支持護理專業,疫情期間更舉辦北、中、南三區「防疫護理人員感恩活動」,讓每位站在防疫最前線的護理師都能被看見。這份長達十二年的承諾,也成為本活動深具象徵意義的地方——不論時代如何變動,基金會始終站在護理人員身旁。
基金會表示,期盼透過表揚活動喚起社會重視護理工作,期待政府與民間能持續合作,改善護理人力流失、工作負荷過高、臨床環境壓力等問題,讓護理人員能有更安全、更受尊重的職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