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白袍的天鵝”吳敏如,工作與生活美感
一般人對醫師的認知或認識,總是停留在身上穿著白袍或掛著聽診器,或者使用醫療器材耐心幫病人治療,如果你的周遭沒有醫師好友,也許會好奇醫師們走出了醫療院所,他們的實際生活可以有多精彩呢?本文採訪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耳鼻喉科的醫師—吳敏如,與大家分享她的生活美學。
一般人對醫師的認知或認識,總是停留在身上穿著白袍或掛著聽診器,或者使用醫療器材耐心幫病人治療,如果你的周遭沒有醫師好友,也許會好奇醫師們走出了醫療院所,他們的實際生活可以有多精彩呢?本文採訪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耳鼻喉科的醫師—吳敏如,與大家分享她的生活美學。
林昶仲在醫學中心工作超過二十年,同時也是台灣國寶交趾陶的策展人。這位充滿台灣人文味的醫生,現職是高雄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科。身為核醫專科醫師,林昶仲在虛歲50歲生日的那一天,許願成為一位專業的工藝策展人,決心要透過展覽,讓台灣國寶交趾陶被更多人瞭解、被世界看見。
在《從心所欲──曹賜斌行醫隨筆》一書中,曹醫師讚揚羅慧夫院長將台灣整形外科推向國際,成就亞洲頂尖醫療中心。曹醫師的職業生涯深受其影響,尤其在林口長庚的羅慧夫紀念日上,透過「羅慧夫與我~軼文分享」主題演講,表達深厚的敬意與感謝。此書紀錄了曹醫師從行醫到社會公益的全方位貢獻。
在老年醫學專家陳乃菁醫師的診間中,經常上演著失智症照顧者訴苦和崩潰的情節。透過患者與家屬間互動的點滴,陳乃菁體悟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而照顧的方式百百種,長照路上沒有標準答案。唯有用心傾聽、耐心溝通、尊重包容,才是一帖良方。
陳乃菁,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自2016年起致力推動失智照護工作,協助培育失智照護人才,關照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照護需求。相信失智照護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透過演講、出書、主持電視節目、製作外籍看護工可理解的失智照護手冊,努力為失智家庭帶來一線曙光與希望。
周德陽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台灣神經外科與內科專家,被譽為腦科治療的先鋒。高中時期對圍棋的痴迷幾乎使他荒廢學業,但這段經歷卻磨練了他的全局觀和決策能力。他的圍棋經歷不僅讓他在醫學領域中能快速做出精確判斷,更培養了他面對複雜手術時冷靜與精準的心理素質。
周德陽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台灣神經外科與內科專家,被譽為腦科治療的先鋒。高中時期對圍棋的痴迷幾乎使他荒廢學業,但這段經歷卻磨練了他的全局觀和決策能力。他的圍棋經歷不僅讓他在醫學領域中能快速做出精確判斷,更培養了他面對複雜手術時冷靜與精準的心理素質。
在清明連續假期前,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謝瀛華和重症醫學科(ICU)主任王高強緊急動員,護送一位重症台商從東莞飛抵台灣,並於當晚十點抵達臺中榮民總醫院,順利開啟後續治療,展現海峽兩岸兩院的無縫對接和密切合作,使得這位台商能夠在第一時間即時轉運回台,展開高效率的救治行動。
李伯皇,現任義聯集團醫學及生物科技發展委員會主委、前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是台灣肝臟手術的權威;肝臟移植是他的專長,不僅一手建立台大醫院的肝臟移植團隊,也啟動多項開創性手術,諸如完成台灣首例肝臟和腎臟同時移植的手術、台灣首例無心跳捐肝者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