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防治腦中風  高明見博士推AI篩檢

腦中風已列為台灣前三大死因之一。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博士指出,一旦發生中風,約七成患者無法恢復原本工作能力,四成需依賴輪椅代步,兩成則終生依賴他人照顧。雖然腦中風多為突發事件,但發作前常有徵兆,故可透過預防措施加以避免。

Read more

台越醫協倡議太平洋區域生醫合作

台越醫療生技產業協會長期持續耕耘台灣與越南及東亞國協之間醫療專業生醫產業合作,已成功協助多家台灣生醫產業與越南建立多項合作。為擴大成效,「太平洋區域生醫合作契機展望論壇」23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台越醫協理事長張武修表示,論壇結束後,正是行動的開始,將整合相關資源全力推動。

Read more

高明見 MING-CHIEN KAO, M.D., PH.D.

高明見教授,為臺灣神經外科與雷射醫療的先驅。曾赴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進修,掌握前沿技術,並引進三叉神經痛電燒治療及雷射手術技術,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退休後,全心投入腦中風防治與衛教,推動早期篩檢和介入。此外,他舉辦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活動,提升護理品質,貢獻卓著。

Read more

高明見教授的多重角色與貢獻

高明見教授,為臺灣神經外科與雷射醫療的先驅。曾赴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進修,掌握前沿技術,並引進三叉神經痛電燒治療及雷射手術技術,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退休後,全心投入腦中風防治與衛教,推動早期篩檢和介入。他也舉辦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活動,提升護理品質,貢獻卓著。

Read more

暢談永續醫療要素

「永續醫療是什麼?」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上闡釋表示,就是專業要夠用要夠好,還有培養人材,以及做好在地醫療。他並強調,花蓮慈濟醫院不只沒藥找藥,還要中西藥合療,救台灣也要救全世界。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於這個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行,計有包括台灣在內12個國家地區、151個單位參展,號召更多民眾加入永續行列。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獲「亞太頂尖永續長」獎,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及專業醫師更於10日親自示範及推廣運動醫學。

Read more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登場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亞太永續論壇」今天熱鬧登場。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致詞時表示,今年台灣醫療院所在永續發展上已有明顯進步,但同時也面臨到一些困難,以致仍無法達到4%的節能減碳目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克服。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說,衛福部願當醫療院所的後盾,「凡有新的發展,需要修法,衛福部都會配合」。

Read more

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三明治世代」可能需同時照顧孩子與年長父母,並兼顧工作。有鑑於此,優照護出版《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提出「新孝道」的觀念,強調處於衰弱及亞健康狀態的長輩不需要7天24小時的全天候照顧,推廣短期照護服務作為家庭照顧者的「分身」,並提倡「支援長者自立生活」,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Read more

謝瀛華 YING-HUA XIE, M.D.

謝瀛華院長,曾在北醫及長庚大學教授老人醫學和家庭醫學,並擔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執行長,創立家庭醫學科。他跨足中國大陸,出任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推動兩岸醫療交流。在血液病中心的貢獻尤為突出,成功進行多次非血緣骨髓移植。他以無私奉獻精神和卓越技術,成為兩岸醫療界的楷模。

Read more

謝瀛華跨越兩岸的醫療心

謝瀛華院長,曾在北醫及長庚大學教授老人醫學和家庭醫學,並擔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執行長,創立家庭醫學科。他跨足中國大陸,出任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推動兩岸醫療交流。在血液病中心的貢獻尤為突出,成功進行多次非血緣骨髓移植。他以無私奉獻精神和卓越技術,成為兩岸醫療界的楷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