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突破空間距離限制
以數位賦能健康 打造偏鄉長者安老樂齡生活

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與數位人道協會合作,透過「遠距健康促進偏鄉樂齡公益專案」,結合數位平台與實體服務,為偏鄉原民長者提供量身打造的健康促進課程,包括疾病預防、營養指導及運動等服務,並串接在地醫療資源。計畫涵蓋全台10處文健站,有效提升長者健康識能與生活品質,延緩退化,並降低醫療成本。

Read more

徐明義醫師 :生殖醫學現狀與展望

華育生殖醫學中心院長兼亞太生育健康學會理事長徐明義醫師日昨在「拯救胎兒x少子化論壇」中,發表了一篇關於「生殖醫學現狀與展望」的報告。擁有超過20年婦科臨床經驗的徐醫師,強調將致力推廣AMH普篩,並推動人工生殖法的修法,包括不孕症治療抵扣所得、鼓勵生育保險、凍卵補助和生育能力企業ESG等措施,以減緩台灣的少子化危機。

Read more

林英欽醫師:男女健康大不同,健檢不可忽視

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教授日昨在「拯救胎兒─少子化論壇」,發表了一篇關於「男女健康大不同──健檢厚哩哉」的報告,強調女性專屬健康權的重要性,涵蓋健康檢查、健康識能及健康促進三大重點。

林英欽教授指出,男女健康的差異從受經開始就有所不同,男女的染色體組成決定了各自的健康風險與特徵。男性的Y染色體具有特殊基因,導致某些疾病風險較高,而女性的XX染色體則因基因表現不同,疾病發生率和逃脫率也有所差異。

Read more

20年過去了,我們有更進步嗎?

「拯救胎兒」妊娠中晚期終止妊娠與周產期安寧座談會

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不僅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是國安議題,連續幾年都在全世界生育率後段班。長期關注胎兒醫學及倡議的「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甫於2023年拍攝〈謝謝妳來當我的媽媽〉紀錄片、出版《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之後,日前核心成員聯合簽署「少子化五權宣言──從拯救胎兒開始,提出「少子化五權」,更想積極推動兼顧質與量的「人口建設」。

Read more

尿道下裂座談會,解答家長難言之隱

「莖」立不凡,理解鳥鳥的大小事

「尿道下裂」乍聽之下,只是尿道裂開的症狀,如果不是病友或病友家屬,很難想像尿道下裂將嚴重影響患者一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尿道下裂也是小兒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資料統計,發生率約為1/300,由於陰莖構造上的畸形,不但在外觀上造成父母親很大的擔憂,更因為許多病友不願站著小便,造成病童心理上的傷害;嚴重的尿道下裂若來不及青春期前進行矯正,因陰莖彎曲等症狀的緣故,也可能對日後的性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Read more

|尋光|徐若鈞創作展

這兩年的創作不像過去的作品主題明確,或是走在某個深遠的創作脈絡上,而是以抒發心情的小品為主,加入了近年身邊遇到的人事物,用輕鬆的方式表達出「陪伴」與「愛」的重要,延續以「尋光」和「擁抱」的概念,希望觀眾能帶著輕鬆的心情看展,然後心裡暖暖的回家!

Read more

讓好事情發生

台兒診所加入「醫生馬上看」遠距醫療平台

「讓好事情發生」是張東曜投入胎兒醫學之後一直秉持的初心,透過遠距醫療的串連,能讓台兒的服務擴散到全台甚至世界各地,把「從拯救胎兒、正視少子化、到打造一個可以永續、生育友善、適合移居的樂土」作為核心,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持續努力,聯合報有故事的陪伴與支持,使得好事的「發聲」能讓更多人聽見以及共鳴。

Read more

倡議少子化五權 發起人簽署宣言

繼拍攝〈謝謝妳來當我的媽媽〉影片、出版《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之後,拯救胎兒計畫核心成員聯合簽署「少子化五權宣言──從拯救胎兒開始,積極推動台灣的人口建設」,提出「少子化五權」,共同呼籲國人及所有政治人物,除了重視「經濟建設」,更要積極推動兼顧質與量的「人口建設」。

Read more

關懷罕病泡泡龍

東昇等八大扶輪社捐助醫療照護計畫

東昇扶輪社社長楊世傑自2023年7月1日上任以來,不僅延續對泡泡龍族群的照顧,更積極橫向串聯友社,號召大家一起投入社會服務。他強調,社會服務是每個扶輪社共同的任務與目標,感謝社友們與各界的愛心,並呼籲國人一起發揮助人精神,照亮更多社會上需要幫助的角落。

Read more

從拯救胎兒到扶助孩童

以實際行動寶貝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少子化已成趨勢,而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除了生得少、家長也往往希望「生得好」,各項產前檢查幾乎成為懷孕的標配,也使得產前胎兒異常的診斷率越來越高。根據統計,每100個胎兒中、就有4個有異常。當準爸媽面對胎兒異常,留與不留都是極其困難的抉擇,而生育決策及終止妊娠又往往被視為私領域問題,也致使胎兒異常家庭的困境難以被社會大眾認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