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暨第二屆「成人之美獎」展現醫美新高度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慶祝成立30周年,並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第二屆「成人之美」頒獎典禮,表彰透過醫美技術重獲自信的患者及奉獻的醫師。此次活動旨在推動台灣醫美技術的國際影響力,並彰顯醫美不僅改變外表,還能重塑心靈與人生。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慶祝成立30周年,並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第二屆「成人之美」頒獎典禮,表彰透過醫美技術重獲自信的患者及奉獻的醫師。此次活動旨在推動台灣醫美技術的國際影響力,並彰顯醫美不僅改變外表,還能重塑心靈與人生。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將於2024年9月28日舉行第二屆「成人之美」頒獎典禮,為學會成立三十週年增添重大意義。該獎項旨在表彰透過醫美技術重獲新生的患者和無私奉獻的專業醫師,並推動台灣醫美技術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此次報名者反應熱烈,展現出台灣在全球醫美界的領航地位。
平時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也於台北亞緻診所擔任整形外科醫師,穿梭醫院與診所、高雄與台北、重建與醫美,賴雅薇醫師說:「我樂於當個雙棲醫師。在醫院,我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患者,癌患、燒燙傷、接肢等以健保給付幫助一般患者、弱勢甚至有困難的病人。在診所,我幫助以自費讓自己更有選擇性、更願意選擇高品質的患者。」
陳子瑾精益求精,耗時多年研究心腦波與舒曼波的共振圖像「生命之花」,結合量子醫學,在臨床幫助客戶進一步解決心靈層面的問題,如今已開始開班授課。「 20年多年來,她因為車禍創傷,幾乎都沒有辦法睡好。藉由量子醫學元技術,把她內心的根本問題找出來,用生命之花看出她當下的心靈狀態,藉由溝通、清理、放下之後,她當天開始就非常好睡。」
徐詣目前除了在小港醫院擔任特約主治醫師,也在醫美診所看診,專長抽脂、隆乳及男性私密處美容醫學,有了顯微手術的基礎,在面對求美者的需求時能夠掌握的更細節,參加「成人之美」活動,主要是受到陳俊嘉的鼓勵,希望藉由「成人之美」分享這個個案,幫助更多特殊族群的病人,很開心能解決潘小姐長年困擾,原本對生活已絕望的她,因為疾病獲得極大的改善,現在似乎又活躍了起來。
陳耕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醫師訓練及整形外科醫師訓練都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也是臺灣做變性手術歷史最悠久的一所醫學中心,1988年全臺第一例變性手術由榮總完成。升主治醫師後,她還遠赴美國紐約大學「跨性別手術中心」學習性別重置手術及照護技能與知識。
以「顱顏外科」來說,唇顎裂是一支,另一支著重在頭骨與顏面骨結構問題,如:眼距過寬、顱顏裂、顱縫早閉等先天顱顏畸形或發育異常。以唇顎裂患者為例,顎裂縫合之後上顎骨發育相對會較遲緩,隨著下顎骨骼發育成熟,容易導致上下顎咬合不正。改善上下顎骨相對關係的「正顎手術」,正是姚全豐主攻的專業技術。
投身醫美近30年的林蓁醫師,不僅見證客戶變美的過程,也看到他們走出舒適圈、開創幸福人生的故事。林蓁用心對待並陪伴客戶帶著正能量生活,是她成就感的來源。
有些人睡不著找精神科,卻發現原來是煩惱自己老了,產生容貌焦慮,因沒有自信而半夜睡不著,這時整形外科就發揮了作用。「我覺得很有趣,對肉體連結心靈的領域感到既神秘又疑惑,很想去探討,原來,我可以用手術的方式去治療精神上的疾病。」
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整形界的先驅,曾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獎、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所長的林靜芸表示:「多年來我個人一直在倡導的一件事是:美的前提,首先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