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系列報導2先進治療內視鏡檢查:ARMA、ARMS討論
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根據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來健檢的民眾中,2003~2006年間只有15.7%看到逆流性食道炎,但2019年的統計已經高達35%,等於每3個人就有1個。早年通常以藥物治療,到了近10年發展出新術式,使得受胃食道逆流影響的壓力世代,能在症狀上獲得有效的舒緩。
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根據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來健檢的民眾中,2003~2006年間只有15.7%看到逆流性食道炎,但2019年的統計已經高達35%,等於每3個人就有1個。早年通常以藥物治療,到了近10年發展出新術式,使得受胃食道逆流影響的壓力世代,能在症狀上獲得有效的舒緩。
早在2015年左右,高醫大便是台灣第一個進行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研究的團隊。團隊之一,目前是高醫岡山醫院院長的吳登強解釋,FMT就是俗稱的「糞便療法」,透過捐贈者的糞便,在經過生理食鹽水稀釋、過濾雜質,取出微菌叢,再進行植入治療。然而,考量還殘留部分異味,醫師大多採取大腸鏡、鼻胃管、胃鏡等方式進入腸道,盡量不靠近胃部區段。吳登強分享自己的臨床經驗,從上面(口腔)走,即使導管放得很深,但還是有部分會跑到胃,旁邊人聞到大便味會很不舒服;而且從上面灌,太多還會嗆到的糗事。
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不僅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是國安議題,連續幾年都在全世界生育率後段班。長期關注胎兒醫學及倡議的「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甫於2023年拍攝〈謝謝妳來當我的媽媽〉紀錄片、出版《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之後,日前核心成員聯合簽署「少子化五權宣言──從拯救胎兒開始,提出「少子化五權」,更想積極推動兼顧質與量的「人口建設」。
「尿道下裂」乍聽之下,只是尿道裂開的症狀,如果不是病友或病友家屬,很難想像尿道下裂將嚴重影響患者一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尿道下裂也是小兒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資料統計,發生率約為1/300,由於陰莖構造上的畸形,不但在外觀上造成父母親很大的擔憂,更因為許多病友不願站著小便,造成病童心理上的傷害;嚴重的尿道下裂若來不及青春期前進行矯正,因陰莖彎曲等症狀的緣故,也可能對日後的性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讓好事情發生」是張東曜投入胎兒醫學之後一直秉持的初心,透過遠距醫療的串連,能讓台兒的服務擴散到全台甚至世界各地,把「從拯救胎兒、正視少子化、到打造一個可以永續、生育友善、適合移居的樂土」作為核心,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持續努力,聯合報有故事的陪伴與支持,使得好事的「發聲」能讓更多人聽見以及共鳴。
繼拍攝〈謝謝妳來當我的媽媽〉影片、出版《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之後,拯救胎兒計畫核心成員聯合簽署「少子化五權宣言──從拯救胎兒開始,積極推動台灣的人口建設」,提出「少子化五權」,共同呼籲國人及所有政治人物,除了重視「經濟建設」,更要積極推動兼顧質與量的「人口建設」。
台灣的少子化已成趨勢,而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除了生得少、家長也往往希望「生得好」,各項產前檢查幾乎成為懷孕的標配,也使得產前胎兒異常的診斷率越來越高。根據統計,每100個胎兒中、就有4個有異常。當準爸媽面對胎兒異常,留與不留都是極其困難的抉擇,而生育決策及終止妊娠又往往被視為私領域問題,也致使胎兒異常家庭的困境難以被社會大眾認識。
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聯合報醫學有故事及台兒診所於26日中午12點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拯救胎兒專案記者會」,結合了《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新書發表會、〈謝謝妳來當我的媽媽〉紀錄片首映會,為台灣少子化問題提出不同面向的發聲。
《拯救胎兒:一個全人全程的醫學ESG》緒論中開宗明義提到,是透過周產期(胎兒)醫學、分子細胞遺傳學、臨床遺傳學等專業醫學,結合產前診斷、遺傳諮詢、高層次超音波,以及相關科別醫師跨科會診,讓家庭面對胎兒異常時,可以在理解之下做出適當的決策,也讓新生命不被輕易放棄,以增進「胎兒生存權」、「女性生育權」、「嬰兒健康權」、「孩童教養權」及「女性健康權」五個面向的完整性。
由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整形外科醫學會協辦,及聯合報系有故事公司合辦的第一屆「成人之美」活動,23日上午在美容外科醫學會年會上公布優選名單。學會理事長張松源醫師指出,「成人之美」頒獎典禮中,揭曉「逆轉人生」、「破繭重生」及「自信新生」等組優勝得主,並且分享得獎醫師及求治者的喜悅及心路歷程,充分體現醫者仁心仁術的情懷,還有患者勇敢逐夢的精神,讓年會更加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