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總

孤單的醫師的醫師

一則關於專科醫師的老笑話:內科醫師懂很多、做很少;外科醫師懂很少、做很多;精神科醫師懂很少、做很少;病理科醫師懂很多、做很多,但總晚了一步。病理科醫師不直接接觸病人,透過觀察人體器官、組織和細胞的變化,可確定疾病診斷,猶如病人與臨床醫師的最後審判者,又稱為「醫師的醫師」。

Read more

生命驛站

「推廣安寧療護」也是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施政重點項目。1949年大陸風雨飄搖之際,六十萬大軍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國軍退伍後,由輔導會負責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及服務照顧。對於榮民晚年時光,輔導會也竭盡心思,讓老有所終,尊嚴善終。

Read more

老少咸宜的兒科醫師

醫學分科沒有一致的邏輯,有依表裡(內科、外科),也有依部位(眼科、耳鼻喉科)、系統(神經科、泌尿科)、功能(復健科、麻醉科)、性別(婦產科)或年齡(兒科)。男女好分,兒科病人的年齡上限是多少,各國不同,因時而異,不單是醫學與藥學問題,還牽涉法律與政治,大有學問。

Read more

親子共讀樂融融 台北榮總提前歡慶兒童節

侯明志副院長表示,家長們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地花一點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僅能夠刺激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啟發想像力及培養創造力,還能增進親子互動,一舉數得,越早開始共讀效果越好,希望爸爸媽媽一起陪伴孩子讀書,孩子在語言和認知發展方面將會更好。

Read more

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參訪北榮、陽交大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醫學院於2015年由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Carle Health醫療體系合作創建,目前有近160名醫學生和600多名臨床和學術教師檳分校醫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工程為基礎的醫學,與臨床醫學結合,提出全新的醫學教育制度的創新變革與工程醫學的發展。

Read more

鄉道難

台灣地狹人稠,交通建設完善,各縣市也都有公車客運服務,以新竹縣山地尖石鄉為例,數十年前客運一天可有23個班次,現在只剩4個班次,車次變少,間距變長,也影響搭乘意願,惡性循環。民眾如果住在沒有或少有公車客運經過的社區,又買不起車、不會開車或家人沒空開車,出行依然是個大問題。

Read more

北榮、振興攜手203家基層診所打造共好社區醫療網絡

為了持續社區醫療群緊密合作,落實雙向轉診分級醫療,台北榮總打造優化智慧轉診資訊平台,開啟門診及住院綠色通道,提供數位資源共享、定期社區討論會議,並利用先進遠距醫療、智慧醫療,讓慢性傷口照護、預立醫囑、安寧照護等次專科能夠走進社區,共同守護民眾健康。

Read more

北榮攜手資通大廠前進越南 分享台灣智慧醫療成功經驗

北榮自2018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一國一中心」的越南計劃後,就積極與產業界合作,推動國際醫療及生技資通產業輸出,迄今已與越南醫療機構或大學簽署24份合作備忘錄,並完成40多位醫事人員培訓,及數十場的醫學研討會及小兒肝臟移植手術示範交流,在疫情期間也以遠距視訊的方法持續進行交流合作。

Read more

杏林春暖滿・弦歌盈耳

2023 NTSO國臺交x臺中榮民總醫院

國臺交做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樂團,對於推廣音樂不遺餘力,這次在臺中榮民總醫院,以多元的曲目與多種類的形式,並在2023年精心策劃7場不同的內容,搭配每個季節,推出不同的古典音樂曲目,將提供來院的民眾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並期望藉由音樂的能量,傳遞更多幸福給大家。

Read more

醫界齊聚 追思免疫先驅韓韶華教授

韓韶華教授是一位不看病的醫師,卻是台灣許多醫師的老師,更是台灣免疫風濕疾病的開拓者。他特別重視研究所教育,致力於提升台灣微生物免疫學學術水準,並於榮總成立台灣第一個免疫病科。他的一生相當於台灣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培育的人才奠定今日台灣微生物免疫學的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