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書

講道理

「我來開診斷書,幾個月前掛急診的診斷書。」病人的父親說明來意,「然後請幫我註明『宜休養一個月』。」我把電腦資料打開,左手指有個2公分的傷口,在急診擦藥之後,之後來過我的門診一次。「這麼小的傷口,要休養一個月?不太對吧。」

Read more

社會問題

擔任外傷醫師這些年,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除了醫療之外,醫師必須承擔與解決太多的社會問題。從最常見的「病人想要多住幾天(在急診多待幾小時)」,就是醫療與保險問題搞在一起;先前的「巴式量表」,就是把醫療跟國家勞工政策綁在一起;「建議休養xx天」,牽涉的是勞資雙方的爭議…

Read more

請付費

急診病患完成治療要離院前,護理師會把批價單拿給病患,讓病患去繳費。有時候就會聽到抱怨「這還要繳錢喔?」「什麼都沒做也要繳錢?」「醫院不是應該有愛心嗎?」這類病人還是少數,所以我們聽一聽就算了。病人在急診縫合後,今天來門診拆線。離開診間時護理師給他批價單,病人的反應…

Read more

醫病關係應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A先生是我在台東每個月固定支援看診的一位退休老師,長期患有糖尿病,過去也因為冠心病而放置支架。A老師在診間表現應答自如,談笑風生,更提及退休後參加釣魚社團活動,她的女兒卻在背後猛搖頭,表示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因此進行認知功能的評估,也徹底安排腦部掃描,初步診斷是極早期阿茲海默症。

Read more

詐保

兩歲的小弟弟,幾天前在夏令營滑倒,急診同事幫他做了縫合手術後,今天來我的門診拆線。我一邊檢查癒合狀況,一邊準備拆線,這時候我固定的說詞都是:「需要診斷書嗎?」「要,請幫我開三份。」「沒問題。」拆線順利完成,媽媽很有禮貌地問我:「醫生,有個不情之請想麻煩您…」

Read more

口齒清晰

很多時候跟病人說話,說到後來我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口齒不清導致對方聽不懂我的話。甚至有幾次被病人東扯西扯,好不容易結束之後,我會問護理師:「我的說明不夠清楚嗎?」「你講話口齒非常清楚,不是你的問題~~」門診的病人很常需要開診斷書,那是一件麻煩的事….

Read more

以不變應萬變

有個老太太頭暈跌倒撞到頭,在急診縫了三針,今天來我門診拆線,這是一個不用三分鐘就可以結束的診次,拆線、包紮、批價單,就這樣,頂多加個診斷書。家:「醫生,我媽媽最近常常跌倒,我們上班很難照顧,有沒有可能開巴氏量表請外佣?」P:「我不曉得耶,這你要去問。」

Read more

加註文字

對於病人或家屬,要求在診斷書上增加非專業醫療的文字,基本上只要不違法,我都已經習慣見怪不怪,不外乎是要有「手術」」、「休養」、「不宜xx活動」之類。縫傷口不能只寫「傷口縫合」,一定要有「傷口縫合手術」。(到底多兩個字「手術」,對給付有沒有幫助?又或者什麼樣的治療算是「手術」?)

Read more

證明的責任

「請問哪邊不舒服?」「沒有,我們兩個坐後座晃了一下」後座的夫妻這麼回答。「我應該還好,安全帶勒到肩膀有點痛,不過手舉的起來。」「那請問你們掛急診的目的是?」我忍不住詢問。「因為我們可能有事故糾紛,所以來醫院掛急診留個就醫紀錄。」「留紀錄應該去報警吧!來醫院幹嘛?」

Read more

關於家暴

幾個急診的常客,沒幾天就來報到一次開驗傷單,這次被打得鼻青臉腫、下次頭破血流,身上的疤痕瘀青讓人不禁困惑,是什麼樣的人會對另一個人如此兇狠?什麼樣的家庭令人無法逃離?每次通報社工甚至報警,是否真的保護得了這些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