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到SDGs的訣竅永續轉型才能讓企業持續獲利

文・圖/劉俊輝

「企業永續轉型暨社企新創媒合論壇」是藉由已有經驗和基礎的社企創新,分享他們的故事,並且著重台灣台復新創學會的影響力,媒合一般企業加入社創行列。台灣台復新創學會理事長楊大德認為,用好心做好事更是企業進行公益活動的要點之一,讓公益的事情能和企業對接,便是這次論壇的重點。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致詞時表示,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之後,永續、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顯學。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即便地方創生是很LOCAL的事情,其實各個團體在發展之初就注意永續發展的重要。近年來因為企業的利害關係人重視ESG,各個企業十分重要永續報告書的「產出」,卻導致經常淪為作文比賽的結果。如何帶動地方影響力讓臺灣更好?與社創企業及公益組織成立長期合作關係,是地生創生基金會不斷思考的方向之一。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致詞時表示,與社創企業和公益組織成立長期合作關係,是地生創生基金會不斷思考的方向之一。

永續轉型趨勢及實踐 最務實的經驗分享

此次論壇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以企業永續轉型、趨勢及實踐經驗分享為主,由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前理事長吳嘉沅擔任引言人,他認為永續發展的速度很快,ESG到SDGs的發展,像是沒隔幾年就轉換標籤,法規大家都學不完。「永續發展是滿足當前的需求,而不損害子孫後代他們的需求。」因此檢視任何企業所提倡的ESG或SDGs的項目,從中看出它的核心精神為何。從永續報告書中的策略是什麼?如何落實到管理流程,才能證明成就SDGs。

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前理事長吳嘉沅擔任引言人,認為永續發展十分迅速。

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VI)是總部設於英國利物浦的協會,也是目前國際上一般公認的SROI認證組織,社會投資影響力(SROI)不只能成為已實施的公益項目實質效益評估,也可以作為未來規劃的準則,讓企業在制定社會公益策略時有衡量依據。SVI資深執業師柯勇全,曾在公部門服務超過20年,也曾推動農村再生條例立法等重大政策推動。他分享實務上經驗,曾有企業進行「淨灘」公益活動,為了讓活動畫面好看,公關公司前一天還去把垃圾放好的陋習。企業雖然紛紛投入資源在ESG上,但卻無法真正減少社會的不公平和環境破壞議題,唯有企業增加對焦特定永續發展目標的能量,才能真正減緩企業的長期風險。

卡森永續新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孫偉真認為,SDGs最簡潔的詮釋,便是建立人跟萬物共榮共生的環境,每個企業公民都能扮演關鍵角色為依歸,17項指標其實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她引用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的名言:「我們希望用金融業的錢來改變明天的地球。」強調SDGs九大轉型要素,包含:價值觀、脫貧、經濟、農業、林業、能源與在電業、建築、移動力及原料這幾個面向。

溪頭福華飯店董事長廖秀梅,則以兩年多營運和改造溪頭福華飯店經驗分享。福華自從取得台大林管處「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委託經營權,便一直傳遞永續森林的概念。透過溪頭福華、水里商工及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三方共結的技職培力計畫,希望提供在地青年留鄉工作的可靠機會,以及「直接升學」外的另一種可能;企業能在學生和師長之間有雙向的活動概念溝通,透過青年培力取代獎勵補助,協助高職畢業生真正翻轉貧窮,結合在地生活完成企業的SDGs實踐。

溪頭福華飯店董事長廖秀梅,分享結合在地生活完成企業的SDGs實踐。

論壇下半場 聚焦10家社企及公益團體

論壇下半場以「企業永續轉型與SDGs Impact實踐」為主軸,由孔雀魚普惠科技創辦人林坤正開場,他提倡創新企業的公益策略,應該從SWOT進展到ABC的轉變。A指的是避免傷害,企業在公益和其他事物中應注意不對人和環境造成傷害;B是造福利害關係人,企業的公益應看得到正面改變,常用SROI評估效益;C則是貢獻解決方案,當成功實現績效後應將其轉或為系統、工具或產品。公益要做成好生意才能永續,是林坤正不斷提倡的概念,他更以民間銀行董事的身份強調,當銀行借錢給企業時,主管機關十分在乎企業的永續韌性。

南投空手道隊20年下來投入空手道教育,培育出19位總統教育獎的孩子。

在林坤正的介紹下,分別有10家社企或公益組織,幫助企業進行永續變革,在短短6分內簡報自身的經驗和歷程:

  • 臻佶祥食物銀行:由號稱地表最強里長方荷生帶領,把即將過期的食物送給有需要的民眾,以推動319鄉鎮都有一間食物銀行為目標。
  • 遠距智慧之愛:透過科技的協助著重偏鄉醫療,實現醫療平權的可能。
  • 小驢行微光:以培力多元司機的方式,解決偏鄉長照的問題。
  • 全球社會創新(行動村里):秉持用科技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將企業的賺錢模式轉換成ESG成績單。
  • 活水影響力投資:藉由投資與陪跑,支持社會創新創業團隊,共同追求永續的成長。
  • 南投空手道隊:20年下來投入空手道教育,培育出19位總統教育獎的孩子,已累計超過900名學員,從沒讓學生出過一毛錢。
  • 宜蘭自由車培訓隊:成立於2010年,以照顧宜蘭當地偏鄉學生,給予全人照顧的的車隊。
  • 果皮科技:好事道好事,結合WEB3.0的公益社群平台,鼓勵每位公民透過分享好事,就能獲得好人幣與碳幣。
  • 田野勤學:本土黃豆的復耕與採用,從種下一顆黃豆開始,讓城鄉創生永續發展。
  • 點點善cooseii共創平台:相信每個人都有天賦,協助弱勢進行藝術創意的發展用創意實現善的循環。
點點善執行長葉文宏(中),協助弱勢進行藝術創意的發展用創意實現善的循環。(台灣台復新創學會提供)

結合有故事 讓善意化身故事傳遞

聯合報有故事公司以整合醫學ESG為發展目標,近期更和本次論壇中2家社創企業遠距智慧之愛及點點善,鏈結並共同合作。遠距智慧之愛的創社理事長林健盛原是振興醫院急診室主任,身為台北醫師的他,每年定期到偏鄉「義診」彷彿理所當然。但後來他卻發現,義診就像好心作壞事,台北的醫生一年只去一次,破壞當地醫療生態,醫療照護無法延續。

活動現場設有10家社企攤位說明,讓企業媒合更順利。圖為遠距智慧之愛創社理事長林健盛。

林健盛因而捨棄高薪,轉任羅東聖母醫院遠距醫療主任,並且匯聚台灣醫療志工和Alot、ICT相關業者,打造遠距智慧之愛醫療平台,提供社區免費視訊衛教及健康量測設備等方式,讓偏鄉民眾得以享有高品質醫療服務,透過24小時量測監控及時掌控數值,超過異常值馬上請社福員轉介到羅東聖母醫院就診;也和臻佶祥食物銀行合作,因貧而營養不足導致生病的影響,做出很好的改善。有故事也和遠距智慧之愛共同創辦人徐克宇合作,不定期於醫學有故事發表ESG專欄文章。近期透過有故事整合,和「拯救胎兒專案」主導者之一台兒診所合作,加入「醫生馬上看」遠距醫療照護平台,讓產前診斷和諮詢推得更遠更廣。

同樣也透過有故事成為「拯救胎兒專案」合作伙伴的點點善,期許讓消費者、企業成為善的一環,與弱勢連結,共同創造更高的價值,透過持續而不間斷的善,創造更好的社會企業參與模式,讓小善累積成大善。其實早在7月中旬便透過有故事出版的《讓泡泡龍的夢想起飛》新書發表活動,攜手吉樂健康資訊、心保等三家年輕企業,對泡泡龍的永續照護邁入下一個階段。

帶著身心受限者去創作,用不一樣的角度呈現這個世界的美,一直是點點善的宗旨,至今服務南亞及台灣,超過100名的弱勢藝術創作者,因而更進一步發展出「cooseii」平台,帶領弱勢族群進行藝術輔療課程,透過共創、引導、陪伴及設計師的閱讀、理解,從中看見、遇見被隱藏的天賦,將手繪圖轉為數位檔案,提供企業適合應用的圖像。

結合有故事,不僅是善意化身故事傳遞,也讓台灣在永續世界發聲,讓永續真正發生。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20年過去了,我們有更進步嗎?

「拯救胎兒」妊娠中晚期終止妊娠與周產期安寧座談會

苗栗縣獲贈16套智慧照護設備

遠距智慧之光 照進偏鄉醫療

尿道下裂座談會,解答家長難言之隱

「莖」立不凡,理解鳥鳥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