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之書:藝用解剖學入門 × step by step 多視角人體結構全解析

文/楊俊佑醫師

近代西醫解剖學在文藝復興發韌後,便和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西元1543年解剖學之父安德雷亞斯・維薩里(Andreas Vesalius)和威尼斯畫派提香工作室的合作,出版了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教科書《人體的構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到今日國內外各大醫學院仍在使用的《格雷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和《奈特解剖學》(Atlas of Human Anatomy)等。這些精典的解剖學書籍除了文本中豐富的醫學知識外,不約而同的都搭配了精美的解剖插圖,美得像是一幅幅的藝術作品,總讓人想單獨撕下插畫頁、裱框掛在書房的牆上。

看診時,腦海中常常會浮現這些解剖圖的影像,然而當想在病歷紙上畫上一個膝關節簡圖,用圖像和病患說明病況時,卻往住難以描繪出腦海中的那個畫面;幾次在書局中,偶然來到了繪畫技法的書架前,翻閱了幾本藝用解剖學的書籍,書中文字雖介紹著平時熟悉的骨骼名稱,但繪圖教學的流程,似乎不是我這個繪畫門外漢能夠學習、掌握的方式,於是又將書籍放回了書架。

習醫至今也近五十年,畢業臨床服務,教學,研究也四十餘年,至今退下公職一年多,看診時常常想要和病友說明病況時開完刀後寫手術紀錄時拿起紙筆想著醫學教科書解剖圖譜的影像卻難以描繪出腦海中的畫面只能拿現成圖像複製貼上再加註,甚是扼腕 。

書架上還有藝用解剖學的書呢。其實腦海裡浮現的是七O年代醫學院圓形教室裡解剖學鄭聰明教授上課的身影 一面說明一面拿著粉筆在黑板上行雲流水般的畫圖如此帥氣的老師也是可遇不可求 。鄭教授富有藝術天份,精於繪畫和攝影,上課時邊講也邊繪圖,信手拈來,維妙維肖,令學生印象極為深刻。

收到La Vie出版社邀約替《骨骼之書》寫序時,仔細閱讀了此書繪圖教學的章節,印象非常深刻!習慣先上網瀏覽鍾老師的資料,看他拿彩色粉筆邊作畫邊說明的影像 讓我又有重回圓形教室上鄭聰明教授解剖課的感覺。本書內容在描繪每一個結構前,都先以比例尺量測該結構的長寬比、標訂精確的數據並依此畫出參考線,接著在準確框定的範圍中,骨骼的各個結構,如:臏骨、股骨內外髁、脛骨粗隆等,一一被描繪出、井然有序的映入讀者的眼簾;作者以一種科學、理性的精神來介紹解剖圖繪製的流程,我試著依照書中介紹的方法進行練習,拿起畫筆的手,突然有了平時握著手術刀的自在感,人體骨骼的輪廓在圖紙上逐步被刻畫出來。每章節總結FINAL,更是科學理性之後的感性流露。那張泛黃的解剖圖適時出現 就好像邂逅達文西的喜悅。

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醫學生學習人體骨骼系統時的輔助教材,跟著書中的示範將正面觀、背面觀、側面觀的全身骨骼畫過一次,相信可以加深大一新生對骨性標記的記憶;也推薦給己經熟悉人體骨骼系統,但苦於無法找到合適教學書籍、學習描繪技法的讀者,《骨骼之書》如同操作手冊一般、清晰明確的步驟,會提供你很好的導引;在此書的基礎上,進一步還可以延展添加上肌肉系統、結締組織、神經系統等,以作者撰文時的理性精神,將上述構造加以準確定位、絲紛櫛比成體系,所以也推薦給有意願以此書作為基礎進行後續研究的讀者們。

這本書將會是一本結合了「醫學」與「藝術」的精典之作。


文/鍾全斌

很高興這本歷時3年、總結個人對於藝用解剖學17年學習與教學心得的書,今日得以問世,並有幸此時此刻被翻開此書的讀者閱讀著。

2003年,我剛進入政大廣告就讀時,常常待在山腰的圖書館看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英國 Future Publishing 出版的月刊雜誌《Computer Arts》。每一期出版社都會邀請當時世界最頂尖的繪師撰寫一篇教程,正是透過這些教程,我瞭解到畫好人物畫的核心基礎之一,在於對藝用解剖學知識的掌握,於是一腳踏入了這個迷人的領域。

2010年,研究所就學期間,在論文指導教授的安排下,於大學部大一素描課程中開設了「藝用解剖學」單元讓我授課。這是第一次有機會將腦海中零散的知識片段進行統整,統合成一個有系統的作畫方法,並條理地向聽課的學弟妹講述。

畢業退伍後,先後在多所設計學院開設課程,有鑑於當時國內相關書籍的選擇較少,且多以理論而非技法的角度切入這個主題,於是每學年在翻新教材內容時,都搜尋了許多國外的教學資源,例如:社群網站 CGSociety、pixiv;《ImagineFX》、《painter》雜誌;Micheal Hampton、proko 等獨立藝術家的作品。近年更由於手機 app 的盛行,許多能輔助創作的手機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常使用的有《Skelly》、《ArtPose Pro》、《Comic Pose Tools》等。

2016年,為了跳脫單一觀點的思考模式,以另一種思維角度深入研究人體,我接受了醫學院的邀約,成為基礎醫學部解剖室的教師,任教至今。作為一名先後任職於藝術設計學院和醫學院的教師,我深刻體會不同科系間對於解剖繪圖的需求,在目的上的極大差異,同時也發現文理兩科修課學生作為繪畫初學者,在入門階段容易進入的誤區,卻又極其相似。

2017年,同時有幾家出版社與我聯繫,詢問出書的意願。在翻閱各家出版社的圖書後,La Vie 出版社精美的書籍質感讓我想起了《Computer Arts》,於是便與之簽訂了這本書的出版合約。

合約簽訂後,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思考整本書的性質。有一天深夜備課時,想起了一名視傳系的學生,在開學第一週介紹完課程大綱提早下課後,跑來跟我說:「老師,其實我買過很多藝用解剖學的書,每買一本都會下定一次決心『 這次一定要把骨架學會!』但每次都翻不到10頁就放棄了…… 因為完全看不懂,勉強記了幾根骨頭的名字也還是不知道怎麼畫,最後全部堆到書架上。」

這段話讓我確定了這本書的三個大方向:第一,是以作畫技巧為主而非理論講述的形式來展開內容;第二,是描繪過程必須有明確的步驟和比例數據,讓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也能夠一步步畫出複雜的人體骨骼;第三,每個段落結束後都會有一段短文闡述自己學習的心得,避免初學者落入容易迷失的觀念誤區。

希望這本書能對正在學習描繪人體結構的讀者有實質的幫助。

最後,我需要誠摯的感謝 La Vie 出版社的葉承享主編和我的助理王慈凰小姐,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這本書才得以完成。

《骨骼之書:藝用解剖學入門 × step by step 多視角人體結構全解析》
作者:鍾全斌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1/07/08
購買連結:博客來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