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

帶著「希望」一起走,痊癒機會跟著來!

文/王智弘(三軍總醫院院長)

作為一位臨床醫師,面對每一位罹癌且腫瘤發展擴散分期稍高的病患,解說其惡性程度與相關的存活率,經常會是一件需要智慧引導的歷程。

▲導引希望信念與良好醫病互動

醫師提供病患最新的文獻數據,供其參考,當屬必須而且重要,但醫師如何導引病患,在死亡與存活的分界中,即便死亡的風險極高,病患仍願意朝存活的希望端做出引頸的企盼與努力,這樣的信念導引與醫病互動,在診治癌症患者的過程裡,尤其重要。

《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探討如何讓癌症病患在診治的歷程中,懷抱希望來接受治療,保守健康的信念,來迎向戰勝癌症的曙光,既適合病患,也適合醫師一同來閱讀學習。

陳佳宏醫師是本書的作者之一,也是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的資深主治醫師,寬廣深厚的學識基底與豐富的臨床經驗,讓他體會出「希望治療」在癌症病患身上,左右其治療預後的重要性,也樂於向社會大眾推廣、倡導這樣的觀念,讓癌友與家屬們相信,對抗癌症必須將「希望」帶著一起走,痊癒的機會就會跟著來!


「森」度之旅,找到「心」希望

文/朱正生(國際彩妝大師)

一個人除了要有良好的「內在」涵養,更要有得體的「外在」,就像健康的身體需要有健全的心靈一樣。

因為人的「內在」與「外在」,「身體」與「心靈」,總是交互影響,並又相輔相成地形成了一完整健康的生命。

▲「森」度之旅,啟動療癒生命的動力

因此,「全人照顧」變得異常被重視與需要了,特別在身體被宣判重症之時,心靈的勇氣與健康,就扮演著最佳療癒與希望支撐的最佳生命動力。

接觸大自然,正是一種平衡舒放心靈的方式,藉由山林中適當的「森」度之旅,結合大自然神祕的療癒力量,帶給身體正面的能量,來達到本書《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所傳達的最佳方式。

因為彩妝而結識了經營彩妝事業的張睿杰先生,注意到他永遠都是精神飽滿、活力充沛,散發著正面善良能量。

後來發現,原來他早已是專家級的登山高手,在我心情最煩悶糾結時,總是跟隨張睿杰先生,接近山林,在他悉心地安排下,總是能重拾快樂正向心情。

藉由張先生在本書無私分享的專業登山運動,定能讓更多人從「森」度之旅中,找到「心」的希望,並重燃對生命中的信心與熱情。


全方位「希望治療」,罹癌病人的明燈

文/蔡文彬(科技公司董事長)

仁心良術、博愛濟群的陳佳宏主任,發表新書《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其精湛論述是罹癌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明燈與希望,從病人的觀念「我的希望來自於醫生」,引導至「希望是在病人本身與病人家屬共同面對病情」。

醫師的專業治療,病人正向接受病情與病人家屬居家良好照護,三方合作積極進行的醫療行動,如此一來,主任在本書倡導的「希望治療」,即能發揮最好的治療效果。

▲掌握治療三大方向,成功治癒癌症

罹癌病人在化學治療過程中是非常辛苦的,每次療程必須承受體內白血球低下,可能引發的感染風險。如何避免感染、補充營養增加體力,以及維持病人正向積極態度等等,透過專業醫師與良好的居家護理,來協助病人有效渡過漫長的治療過程,這就是主任新書的精神所在。

家父在七十五歲時,罹患淋巴惡性腫瘤第二至三期,醫囑計劃需要做完八次化療,如何配合醫囑才能執行完漫長治療?其中包括:不能感染、提升食慾增強體力、加強患者心理素質,從這三大方向,筆者規劃設計了「化療期間居家照護經驗分享」,並請家人落實配合執行。

由於清楚治療過程與因應之道,家人沒有恐懼與慌亂,家父得以安心面對半年的療程,在漫長治療期間,很幸運地在每次療程治療劑量沒因年長而減量,過程中家父信心十足,沒有感染也沒有不良症狀,胃口極好,體重還增加三公斤。難能可貴的是,以七十五歲之長者,治療時間沒被拖延,完成了整個化療過程。

由於在治療期間信任醫師專業、患者正向的心理素質、家人的居家良好照護,三方積極進行配合的醫療行動,成功治癒了家父淋巴惡性腫瘤。回想其治療過程,完全符合了陳主任新著作所推廣的「希望治療」,非常認同主任嘉惠病患全方位《希望治療》大著。我以行動支持,分享淺薄之經驗,並提供化療期間居家照護的經驗分享,祈願能造福更多病患,並祝福接受治療的患者,早日康復。


希望治療不只是一個觀念,更是醫療行動!

文/陳佳宏(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癌症治療依照分期,有個別性的治療方式。

早期癌症很容易藉由手術等方式,達到根治的期望,如果屬於晚期癌症的話,或是腫瘤已經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第四期時,對於病人或是家屬,甚至是醫師及醫療團隊而言,整體治療上可能就會有一些擔憂。

▲整合性的癌症照顧,為生命帶來希望感

本書聚焦「希望治療」,就是期許帶給病人、家屬與醫療從業人員,在面對每種治療時,都能懷抱希望,一份有機會痊癒的希望。

大家對於癌症已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普遍概念,尤其現今各方推廣「癌症篩檢」之下,我們可以藉此帶來早期療癒的「希望感」。但是,在晚期階段,病人是不是也可以抱持這樣的期待呢?這是目前醫療持續努力的方向。

這也是我一直告訴癌友們,不管癌症在哪一個進度環節中,都要先理解到――「罹癌並不代表絕望」、「癌症遠端轉移並不代表絕對的絕望」,希望透過這些信念的推廣,讓癌友與家屬們相信前方仍存在一種治療方式,保持正向的希望感,這就是本書強調的「希望治療」。

針對廣泛癌症分期,第三期大概是淋巴結受到侵犯,第四期則有遠端轉移的情況,臨床上的治療方式,第三期大部分還是可以藉由手術,把原發腫瘤及周邊淋巴結切除,再做一些加強治療,例如化療、電療等;如果是第四期遠端轉移的話,一般舊有觀念上只能做腫瘤控制。

以目前醫療科技而言,也許本來預期沒辦法痊癒的癌症,仍有新的方法可以嘗試,還有這個希望跟機會也可以朝向痊癒的方向努力。

▲療癒之路操之在己,找回病人與家屬的抗癌力量

「醫生,我這樣子是不是沒有希望了?」病人問醫師。

「希望是看人的!」醫師則直接回應。

我曾在臨床上聽過這樣一個問答,或許醫師的回話不是很恰當,但背後傳達了一個概念,就是整個治療過程與結果,不單單只是醫療人員的責任而已,同樣建立於病人本身心態,以及所處的情境、環境中,病人怎麼樣一同來照顧目前生病的自己。

過去,病人常常會覺得「我的希望來自於醫生」,但是就現代醫師的立場,我認為「希望反而在病人本身」,其中就包括:自己如何看待疾病、如何配合醫療等,不單單只是醫師的責任,同時也是病人與家屬的責任。

過去這部分並沒有受到重視,因此這本書想要凸顯出這個議題,整個醫病治療的過程,如何透過雙向的溝通與治療,使病人與家屬持續保有希望。

《希望治療》這本書希望扭轉大眾固有的想法,帶動一個嶄新的觀念,也就是即使癌友走到了晚期或末期階段,仍然懷抱一線生機。關鍵在於,這個生命之火的契機,需要由自己先點燃。

當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把握住一份希望的時候,你的家人、主治醫師乃至整個醫療團隊,都會為您放大這份希望。

▲身心靈整合性醫療計劃,往痊癒路上共同邁進

「希望」這樣的架構跟概念,其實在早期跟晚期的癌症階段皆適用,透過分享這些治療跟案例,早期癌友可以鞏固目前的現況,更加注重身體的養生、保持運動等,一方面維繫生命機能,一方面找到生活樂趣。

而在晚期的癌友身上,則是「戰線拉長」策略,提高存活期,獲取更多的機會,接續未來新的治療方式。

本書《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除了由我分享目前臨床癌症醫療的最新面向,提供新的方式讓中晚期階段的癌友,可以得到一些好的治療,往痊癒的路上前進。


鍛鍊體力,享受美景,快活人生!

文/張睿杰(專業登山旅遊領隊)

上帝賜你平安與幸福

釋迦予你慈愛和關懷

自己創造信心和勇氣

山林豐盈你美麗人生

▲放下掛念,和山林學習樂活

這兩年,因為疫情,無法掙脫口罩的束縛,也不得不暫停這項活動。在一次公益活動場合中,與陳佳宏醫師和蔡惠芳老師聊起當年的活動,心想,還能怎麼協助癌症病友術後身心治療?一念之間,突然聯想到,我每週帶隊爬山隊員中,不就有現成的案例嗎?

而且,每次和術後病友一起出行,總能感受到他們為生命價值而奮力攀爬的不懈精神,反而讓我們一般山友自愧弗如。

尤其是行進隊伍中,裡面笑得最大聲的、最為樂觀爽朗的,往往都是這群經歷過人生跑馬燈的病友,而且不厭其煩地奉勸我們:「人生沒什麼好計較、掛念的,好好活著,為自己活著,才是最好且應有的人生態度啊!」

也因為如此,便與陳醫師、蔡老師三人一起合著作品,我也期許透過《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這本書分享山林療癒的力量。在許多科學實驗中,大自然的力量已備受推崇,尤其是對於五感神經的體驗,直接反應到情緒的影響和身心的反芻。期望病友們在術後療養期,先強化自身肌力,持之以恆地在家練習肌耐力,進而跨足出戶,與大自然共舞,鍛鍊體力,享受美景,迎接快活人生!

台灣多山而絕美,從高到低,自遠而近,想要走怎樣的路線、都是隨意可行。近幾年,推動的台灣脊梁山脈旅遊年,更是大力修整各地的登山步道、古道、山徑、園區,只要你想走,絕對有走不完的路線、看不完的景致。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邀集同好、聘請專業領隊,並且選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出發即行,親炙山林與土地之美!


全人照護,陪伴因生病而陷入無助的心

文/蔡惠芳(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對癌症病人而言,受苦的不單單只有面對身體的病痛,更多的是那份心理承受的壓力――對得知罹癌的恐懼、對治療的未知與慌亂、過程中自我形象的崩壞,乃至因而對家庭造成的影響。

▲治療轉向,從關心「病」到關心「人」

很多病友即便治療已經穩定,甚至痊癒了,但心理上仍然深陷在擔心疾病復發的焦慮與憂鬱的情緒裡,更別說一旦疾病進展到末期時,那種伴隨而來的無助及無望感,不只是病人受苦,身邊照顧的家人同樣歷經漫長的照顧過程。

那是一種身心煎熬,卻找不到一個被理解的角落,來安放自己的孤寂及慌亂。我們常聽到「聞癌色變」這個詞,不正是形容對於癌症的心理情緒反應?

以往因為大家對於癌症的治療不夠瞭解,也不知如何預防,看到罹癌後那種辛苦且孤獨奮戰的過程,於是,對於癌症便有了超乎現實的想像及恐懼。

隨著醫療的進步,現今我們對癌症有了更多的認識,除了近年來提倡的癌症篩檢,讓我們瞭解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於治療成效之外,也開始認識癌症分期,對於病人在不同期別所需要的治療有不同的選擇,尤其對晚期癌症治療,現在已經發展出許多具有療效的治療藥物,這些都讓病友們對於未來有更大的希望感。

此外,大家也逐漸注意到,治療不是只針對「癌症」,而是看到「癌症病人」,視角從關心「病」轉向關心「人」。

於是,我們對於如何提升癌友的生活品質,開始有許多的探討,我們也從很多成功抗癌鬥士的經驗裡看到,除了治療過程之外,真正影響病友的是他們對於疾病適應過程。

因此,我們關心的不單單只有病人,連帶著他們的家庭、親友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您是重要的,即便活到最後一刻,您仍然是那麼重要!」這當中的「您」,絕對包含了在一起的家人。

《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本書特色,在於我們不單單只談疾病的治療,同時也關注到對病人的心理照顧,以及給予照顧者的支持。


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
作者:陳佳宏、張睿杰、蔡惠芳
出版社:博思智庫
出版日期:2022/06/30
購買連結:博客來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