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從臨床到國際舞台  江秉穎醫師的睡眠醫學之路

江秉穎醫師從耳鼻喉專科轉入睡眠醫學,以「醫國之志」投入冷門領域,從史丹佛到歐盟、APEC 與美國睡眠醫學會推動國際合作。他不只在臨床照護中揭示「睡眠是全民健康的基礎」,更以政策倡議與科技創新讓台灣站上世界舞台。身兼醫師、研究者與創業者,他以「讓這座島好好睡」為使命,串連醫療、AI 與公共衛生,從個人夜晚到國家競爭力,實踐「上醫醫國」的理想。

Read more

預防醫學的行動者 林鶴雄的人文醫路

林鶴雄醫師早年研究「母嬰肝炎垂直感染」,奠定台灣防治政策根基,後又投入婦女泌尿醫學,成為台灣婦女泌尿學的奠基者。在身兼台大醫院發言人期間,經歷SARS與林志玲事件的輿論風暴,以「穩、準、不情緒化」守住醫界公信。退休後,創立惟生基金會,以動畫與繪本推廣健康教育。

Read more

陳曾基院長:從紅榜少年到偏鄉醫院守望者

陳曾基院長出生於彰化,自建中起展開求學之路,因父母期許踏入醫界,並以務實思維選擇家醫科,強調「進可攻、退可守」。他自修德文赴德深造,體驗制度嚴謹與臨床磨鍊,並凝練出「嚴謹、困難、貴人、累積」的核心體悟。返台後,他深感城鄉醫療落差,推動健保資料庫研究,揭露用藥迷思,影響政策。三十餘年行醫,他始終相信:醫療核心在公平制度與普及照護,而非尖端技術。他說:「我的故事不重要,醫院的故事才重要。」

Read more

臺灣腦健康協會學術研討會 腦疾權威重磅登場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腦神經疾病防治已成全民健康的重大課題。臺灣腦健康協會於9月7日下午在國泰人壽B1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年度學術研討會」,聚焦中風、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病三大腦神經疾病,邀集國內重量級專家,分享診斷與治療新進展,並展示跨領域合作的新模式,期盼共創腦健康新紀元。

Read more

謝瑞坤醫師:全人醫療的推手

謝瑞坤醫師是臺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被譽為推動「全人醫療」的重要推手。自建中畢業後,他放棄臺大選擇新創的陽明醫學院,成為首屆學生,深受「榮譽制度」與人文氛圍影響,養成以服務為本的醫者信念。畢業後選擇內科並專攻腫瘤科,進入第一批美式癌症專科訓練,接受嚴格洗禮,也確立「病人不只是病症」的理念。職涯中,他經歷病人自殺的挫折、赴美進修感受病人自主文化震撼,回台後積極推動資訊透明與癌症全人照護。除了臨床,他投身制度改革與教育推廣,創立基金會深入偏鄉、支持病友、進入校園傳遞預防觀念,更長期參與生技產業顧問。近年,他關注AI在醫療的應用,視其為縮短資訊落差的工具。謝醫師一生踐行的信念是:「病人需要的,不只是治病的醫師,而是能陪他走完整段路的人。」

Read more

美聯健康診所 × 陳持平藝廊  9月9日揭幕

「美聯健康聯合診所」將於9月9日舉行開幕典禮,同步揭幕「陳持平醫師常設藝廊」,首展48幅經典畫作,呈現一位兼具醫學與藝術修養的大師風采。誠摯邀請您一同走進陳持平醫師的藝術宇宙,感受醫師畫家獨特的溫度與胸懷。

Read more

添愛扶輪社與任林基金會攜手守護六龜孩子

8月25日,國際扶輪3523地區台北添愛扶輪社、扶青社由社長方坤山、周芛儀率領社友們,結合任林教育基金會專業團隊,前往高雄六龜育幼院舉辦「用行動說愛-童青相伴計畫」。活動除了帶來符合孩子需求的情緒素養課程,也號召各界捐贈,募集善款與物資共計66,600元,匯聚成守護偏鄉孩子的力量。

Read more

博惠生技偕遠方未來醫學基金會打造癌症治療新紀元

在全球癌症治療持續進化的關鍵時刻,博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宣佈與遠方未來醫學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捐助引進來自美國Histosonics Inc.最新尖端技術——Edison Histotripsy System組織碎化刀,開啟亞洲癌症治療新篇章。這項合作將致力整合免疫細胞療法與非侵入性組織碎化技術,於台灣進行全球指標性的癌症臨床試驗,朝向打造亞洲第一個「集成式癌症治療中心」邁進。

Read more

朱柔澍醫師在愛和慈悲裡行醫

在台北士林,有一間氣氛與眾不同的診所。這裡沒有制式的冷白燈光與繁雜的叫號聲,取而代之的是醫護、病患之間那份溫潤且牢固的信任。在這裡,看病是治癒病痛,更是關於愛與信任的體現。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總帶著柔和語調與耐心神情的醫師——朱柔澍醫師,與他太太陳逸珊執行長的用心經營,還有愛林診所團隊的同的心協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