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老師的對稱之美姚全豐醫師專注「正顎手術」
以「顱顏外科」來說,唇顎裂是一支,另一支著重在頭骨與顏面骨結構問題,如:眼距過寬、顱顏裂、顱縫早閉等先天顱顏畸形或發育異常。以唇顎裂患者為例,顎裂縫合之後上顎骨發育相對會較遲緩,隨著下顎骨骼發育成熟,容易導致上下顎咬合不正。改善上下顎骨相對關係的「正顎手術」,正是姚全豐主攻的專業技術。
以「顱顏外科」來說,唇顎裂是一支,另一支著重在頭骨與顏面骨結構問題,如:眼距過寬、顱顏裂、顱縫早閉等先天顱顏畸形或發育異常。以唇顎裂患者為例,顎裂縫合之後上顎骨發育相對會較遲緩,隨著下顎骨骼發育成熟,容易導致上下顎咬合不正。改善上下顎骨相對關係的「正顎手術」,正是姚全豐主攻的專業技術。
台灣手外科、顯微重建專家,手錶維修師暨收藏家。曾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高雄醫學院畢業後加入骨科,精研手外科與顯微重建,從醫40多年已接續過2000多隻斷指。精通修錶,欣賞齒輪與各部件精密協作、永續運轉之美,並以此觀念帶領醫療團隊,帶給病人最大助益。
投身醫美近30年的林蓁醫師,不僅見證客戶變美的過程,也看到他們走出舒適圈、開創幸福人生的故事。林蓁用心對待並陪伴客戶帶著正能量生活,是她成就感的來源。
有些人睡不著找精神科,卻發現原來是煩惱自己老了,產生容貌焦慮,因沒有自信而半夜睡不著,這時整形外科就發揮了作用。「我覺得很有趣,對肉體連結心靈的領域感到既神秘又疑惑,很想去探討,原來,我可以用手術的方式去治療精神上的疾病。」
台灣心導管專家,現為輔大醫院院長。曾於台大雲林分院擔任副院長、院長共12年,被稱為「雲林史懷哲」,並獲第32屆醫療奉獻獎。受母親影響信仰基督,天生有股強烈服務人的熱忱,認為自己從醫再適合不過。收到林芳郁教授的邀請後毅然赴雲林服務前後共計12年,從無到有建立起雲林縝密的醫療網絡。
台灣的少子化已成趨勢,而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除了生得少、家長也往往希望「生得好」,各項產前檢查幾乎成為懷孕的標配,也使得產前胎兒異常的診斷率越來越高。根據統計,每100個胎兒中、就有4個有異常。當準爸媽面對胎兒異常,留與不留都是極其困難的抉擇,而生育決策及終止妊娠又往往被視為私領域問題,也致使胎兒異常家庭的困境難以被社會大眾認識。
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整形界的先驅,曾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獎、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所長的林靜芸表示:「多年來我個人一直在倡導的一件事是:美的前提,首先是健康。」
WaCare遠距健康創辦人潘人豪老師指出,關懷失智症的議題,是從自己照顧母親的經驗發展出來。如何用數位方式做好照顧和陪伴長輩,數位陪伴,失智不等於失去,數位可以好好地把人跟人連結在一起,數位共生,幫助失智症照護者培力。
我曾到一所中學實習。親眼目睹一個男孩,把整個垃圾桶抱起來,用力地上下晃動,垃圾滿天飛舞,同學紛紛走避,但卻有另一位男同學在一旁大笑不已,完全停不下來。我被這失控的場景給嚇到了,心想:「怎麼會有人做出如此誇張的行徑,也太頑劣了!」各科老師都拿他們沒辦法,只要想到要去這個班上課就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