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專BAO-ZHUAN YEH, M.D.
第28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1994年來到當時猶如精神醫療沙漠的雲林,推動居家訪視、巡迴醫療,範圍擴及台西、水林、東勢等海線鄉鎮,一路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建構雲林精神醫療網,讓精神病患獲得妥善的照顧。「以前,幫病人就醫是我的使命。如今,我的使命是要幫助病人回家。」
第28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1994年來到當時猶如精神醫療沙漠的雲林,推動居家訪視、巡迴醫療,範圍擴及台西、水林、東勢等海線鄉鎮,一路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建構雲林精神醫療網,讓精神病患獲得妥善的照顧。「以前,幫病人就醫是我的使命。如今,我的使命是要幫助病人回家。」
生長在醫師世家,受到祖父王銅鐘、父親王毓麟的耳濡目染,從小立志成為醫師,承接照顧台中民眾健康的責任。創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弘毓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讓溫暖的照顧拓展至社會每個角落。並透過鼓勵高齡者勇敢追夢,維持「不老」心境,翻轉社會對老年的定義,用正面積極的態度,迎接高齡社會。
乳癌權威,以照護乳癌病友為終身志業。行醫生涯迄今已超過40年,在臨床上不僅是備受病患信賴的乳房外科權威,更成立「台灣乳房醫學會」與「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從醫學與關懷病友的角度雙管齊下,全面防堵乳癌。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癌症醫學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台灣人工電子耳先驅,前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現為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為了讓聾啞的孩子也能過著正常的生活,他建立台灣第一個耳聾基因庫、推動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檢、建議健保署將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希望世上不會再有聽障兒。
台灣遺傳學研究重要推手,罕病專家。感於與歐美種族基因差異大,為台灣遺傳疾病的病患建立了本土基因資料,協助產前診斷,讓。為強化罕病藥物流動,成立「罕病藥物物流中心」,解決藥品不足及用藥延誤等問題。2006年推動二代新生兒篩檢,為先天疾病的患者帶來更好的照護。
不孕症治療權威,茂盛醫院院長兼創辦人,帶領中山附醫成功地完成本土第一例的試管嬰兒。1994年開設李茂盛婦產科,診所中設立了先進的生殖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級的動物實驗室,多年來不但在人工生殖領域創新與突破,並創下許多第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家庭帶來新生的希望。
婦女生殖泌尿道醫學權威、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榮譽院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感於台灣婦產科歷史文物的嚴重流失,發起設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博物館」的提案,博物館不但成了婦產科醫師的精神象徵,大大地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更讓曾對台灣婦女健康照護做出重大貢獻的婦產科儀器與文物有一個家。
骨腫瘤、人工關節置換權威,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從醫生涯中,陳威明不斷自問「如果病人是我的家人,我要怎麼幫他?」認為醫療只要做到將心比心,為病人多想一些,就能獲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感於骨肉癌小朋友們的治療動輒10個月起跳,交通住宿對家庭是很大的負擔,在2010年與家長們一起成立「骨肉癌關懷協會」,並於2018年打造了「骨肉癌關懷之家」。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第28屆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曾先後於台大醫院、成大醫院服務。1996年來到當時如同醫療沙漠的嘉義,接掌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18年間,率領嘉基團隊打造癌症治療中心,建構完整的安寧醫療、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服務網路,傳遞滿滿的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