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漂亮數據背後的哀愁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每年花費八千多億元,先依部門(醫院、西醫診所、中醫、牙醫、其他)、再依地區(台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東區)分配總額。平日醫療服務係以點數計算,當季預算總額除以總點數為點值;整體服務量增加,點值相對下降。

Read more

日常生活

兩個醫學生走到我的座位報到:「我們是今天來急診外科實習的學生。」「急診現場的狀況是動態的,有時候你來一整週,都不見得遇到大事,會以為百分之七八十的輕傷就是全部,會有『其實沒什麼』的錯覺。」我這麼跟學生說。「只要遇到一個大的,就夠你忙好一陣子,也會令你畢生難忘。」

Read more

為每個文明留下紀錄

身為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工作內容較為廣泛,研究領域五花八門,常跟不同專科合作,這次跨度很大。去年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呂菁菁教授探詢研究合作事宜。清大台語所成立於1997年,據稱是全球第一個致力於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的研究所,研究內容多彩多姿。

Read more

英雄之路

每天早上八點多,是手術室更衣室最熱鬧的時候,大家都會趕在第一台刀開始前換衣服進去準備,也會在這個時候打招呼、聊天、寒喧。從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開始,就是每天走這條路。

Read more

醫療人員也是人,也會心痛難過

學校畢業後先當了一年內科醫師,這位病人是我剛到內科病房報到第一天,還在摸索新環境時就碰上的緊急狀況。記得接到護理師緊急通知我說,病人的血壓量不到,似乎呼吸已經停止,我從病房的另一頭緊急衝到現場,腦中還在搜索2到3個小時前,學長把這個病人交班給我時病人的病況…..

Read more

視病猶親下的挑戰

醫療場域中「照顧」與「利他精神」的特殊使命,是醫療從業人員的信仰,也常是大眾對醫療從業人員的期待。然而在醫療現場長時間且反覆披荊斬棘的醫療工作者,卻或多或少都面臨著持續性承擔所帶來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些是清楚可見的身體傷害,有些則是觸不可及卻時有所感的「心勞」

Read more

讓衛生所成醫師志業

近幾年,各縣市政府苦於衛生所醫師荒,主因係公費醫師斷層。二○一六年,公費制度重啟,最快也要四年後,公費醫師才開始下鄉服務,屆時能否讓衛生所運作長治久安,值得討論。一九一九年,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Politik als Beruf,以政治為志業,期待政治家具有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三種特質亦適用於各行各業,判斷力可改為專業能力。

Read more

醫師請你也保重

日前驚傳國立成功大學外科教授乳癌權威郭耀隆醫師腦中風猝逝。優秀醫師養成不易,不僅需要個人長年努力學習,經驗更是奠基於成千上萬病人,醫學院教授還肩負傳授醫術重責大任。英年早逝,家屬悲痛,也是國家社會重大損失,令人扼腕。

Read more

誠實、務實、踏實

賴清德打造「健康台灣」

成大醫學院對他最大的影響有三:第一是讓他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去幫助人;第二是不分貧富貴賤,每人都應享有的「健康權」,身為醫師他也會盡可能地去幫助眼前的每一個人;第三是邏輯訓練,醫學是實證醫學,因此凡事要看證據、看數據。他也一直秉持「誠實、務實、踏實」這三個精神,對台灣的民眾負責。

Read more

走過40年,沈延盛以團隊合作為病人贏得「胰」線生機

沈延盛在成大醫學院中經歷人生各個階段:學士後醫學生、醫療服務隊、暑期研究、住院醫師、總醫師、博士班、醫師科學家、主治醫師、醫學院教授及醫學院院長。走過40年,醫學院從全院僅有一個教學單位(醫學系),到如今眾多系所比肩同行。如沈延盛這樣從學生轉為師長的人日益增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