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再生醫學成為年會新焦點
行政院會上個月通過《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再生雙法草案,不僅意味著台灣再生醫療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也讓再生醫學成了今年外科年會的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受邀前來特別演講的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也說,雙法通過後,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將愈來愈熱鬧。
時常更新醫學人文脈動
行政院會上個月通過《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再生雙法草案,不僅意味著台灣再生醫療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也讓再生醫學成了今年外科年會的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受邀前來特別演講的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也說,雙法通過後,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將愈來愈熱鬧。
韓韶華教授是一位不看病的醫師,卻是台灣許多醫師的老師,更是台灣免疫風濕疾病的開拓者。他特別重視研究所教育,致力於提升台灣微生物免疫學學術水準,並於榮總成立台灣第一個免疫病科。他的一生相當於台灣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培育的人才奠定今日台灣微生物免疫學的基礎。
在烏俄戰爭屆滿一年之際,112年度外科年會特別邀請烏克蘭與美國講者分享戰傷救治議題,是今年年會的一大特色。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林恆甫說,就連的對岸中國都已經在做戰傷救治沙盤推演和部署,那麼處在另外一方的台灣更該積極面對。
臺中榮總2022年率先導入第二代防護網頸動脈支架 (mesh-covered carotid stent),在原本負責撐開血管的頸動脈主支架金屬間鋪上一層微細孔洞的薄網,如同山坡地防護網防止山崩落石的概念,可以有效地預防支架置放時可能發生的斑塊碎屑掉落至頸動脈主幹中。
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在高雄醫學大學隆重登場,會中除了廣邀國內外重量級的貴賓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頒贈年度終身成就獎等四個重要獎項,以表彰他們在專業領域上的卓越貢獻或研究心得。包括:年度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等。其中,魏福全院士、莊垂慶教授和蔡政宇醫師還在大會發表特別演講。
因應社會結構改變及人口高齡化趨勢,手術醫療需求與日俱增,原有的手術室已不敷使用,為了讓罹患急、重、難、罕病的病人能夠縮短等候手術的時間,以及提升手術品質與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特別於中正樓旁新建智慧型手術大樓,進而使臺北榮總成為「全民就醫首選醫院,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最近三年,在COVID-19疫情肆虐之下,台灣醫護人員在抗疫、防疫上,都展現了舉世有目共睹的高紀律與高效率,其中的視病如親和仁心仁術,更寫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台灣外科醫學會侯明鋒理事長強調,本次年會的主題訂為「讓台灣醫療的好被看到」,既是彰顯事實,更是自我惕勵。
臺灣已有多家醫院提供質子治癌,但只有臺北榮總設置重粒子治療中心,也是日本第一部出口的碳離子機。臺北榮總重粒子團隊在規劃、硬體建設、軟體發展、品質保證和臨床試驗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Hoppe教授來訪為雙方未來在臨床及研究的長期合作帶來「希望」!
陳信華醫師利用大數據資料研究,發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罹患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風險高達對照組的55倍,尤其在發病後前兩年與在小於65歲的女性中發生率更高。本研究發表在風濕科頂尖期刊上,希望提醒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即使病情緩解,仍應定期回診追蹤。
台灣時間2023年2月6日上午9時17分,土耳其卡赫拉曼省發生規模7.8的極淺層強震,災情慘重。台北榮總配合北市消防局,派遺二梯次共四名醫護人員,隨同台北市消防局搜救隊至土耳其協助。台灣目前已派出去一百多人,他們是台灣英雄!祈求醫護同仁及所有搜救隊的英雄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