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醫術

林健盛:用遠距健康照護實現偏鄉醫療夢想

林健盛醫師,國防醫學院畢業,現任羅東聖母醫院遠距醫療中心主任。他成長於台北萬華,童年生活困苦,卻激發出他對醫療的熱愛與堅持。他不僅在急診室拯救無數生命,還積極推動遠距醫療及偏鄉兒童醫學營,致力於提升偏鄉醫療資源,讓更多人受益。他的信念與行動,為台灣醫療帶來了深遠的改變。

Read more

「內心強大嚴肅,外表自然輕鬆。」—簡哲民醫師側寫

簡哲民醫師,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放射腫瘤科 碩學主治醫師。專攻癌症治療,創立台灣首個門診化療中心,精通放射治療技術。他強調醫患互動、團隊合作,致力於提供全人醫療。熱愛乒乓與網球,生活中重視運動與美食,並以幽默的態度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是一位專業與熱情兼備的醫師。

Read more

不間斷的愛,守護不息

刁惠恩,25年如一日的醫療守望者

刁惠恩醫師,香港出生,台灣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現任桃園聖保祿醫院家醫科醫師,並擔任山地巡迴醫療專責醫師。自1999年起,他每週兩天奔波於復興區原住民部落,無論風雨無阻,堅持為偏鄉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以其無私奉獻和對病人的關懷,刁醫師深受山區居民愛戴。2022年,所屬的山地醫療團隊獲得第32屆醫療奉獻獎。

Read more

高明見教授的多重角色與貢獻

高明見教授,為臺灣神經外科與雷射醫療的先驅。曾赴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進修,掌握前沿技術,並引進三叉神經痛電燒治療及雷射手術技術,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退休後,全心投入腦中風防治與衛教,推動早期篩檢和介入。他也舉辦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活動,提升護理品質,貢獻卓著。

Read more

謝瀛華跨越兩岸的醫療心

謝瀛華院長,曾在北醫及長庚大學教授老人醫學和家庭醫學,並擔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執行長,創立家庭醫學科。他跨足中國大陸,出任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推動兩岸醫療交流。在血液病中心的貢獻尤為突出,成功進行多次非血緣骨髓移植。他以無私奉獻精神和卓越技術,成為兩岸醫療界的楷模。

Read more

以畫筆抒懷  用佛心自修

宋永魁醫師  藝醫交融

過去,宋永魁醫師孜孜不倦於精進醫術,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之餘,常以繪畫紓壓,用畫布與色彩表達內心的情感與思考,融合了醫學的嚴謹與藝術的自由。現在,80歲的他,將人生的酸甜苦辣化作一幅幅動人的畫作,用鏡頭捕捉與心靈共鳴的石頭眾生相,更透過佛法將包容與放下化作一段段修行的旅程。

Read more

高燒不退 醫者仁心

林啓禎的醫療人生

林啓禎醫師,台灣著名骨科專家,專攻小兒骨科和步態分析。1987年,他在高燒39.5度時,成功為花蓮慈濟醫院的一名重傷患者進行手術,展現醫者仁心。他在國際上取得重要成就,曾擔任中華成棒隊隊醫,帶領團隊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現亦擔任秀傳醫療體系總顧問,致力提升台灣的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Read more

從農家子弟到自閉症之父

宋維村醫師的非凡之路

宋維村醫師,台灣兒童精神科權威,也是自閉症關懷的先驅。成立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推動自閉症納入《殘障福利法》和《特殊教育法》。致力於提升自閉症教育和社會認知,藉由世界衛生組織CST計畫,服務了全台數百個家庭。其卓越貢獻使他成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重要支持者,推動台灣精神醫療的進步。

Read more

策展國寶交趾陶,推廣捐贈骨髓

林昶仲,追尋台灣人文價值

林昶仲在醫學中心工作超過二十年,同時也是台灣國寶交趾陶的策展人。這位充滿台灣人文味的醫生,現職是高雄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科。身為核醫專科醫師,林昶仲在虛歲50歲生日的那一天,許願成為一位專業的工藝策展人,決心要透過展覽,讓台灣國寶交趾陶被更多人瞭解、被世界看見。

Read more

用心傾聽,溫暖陪伴

陳乃菁,失智照護不孤單

在老年醫學專家陳乃菁醫師的診間中,經常上演著失智症照顧者訴苦和崩潰的情節。透過患者與家屬間互動的點滴,陳乃菁體悟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而照顧的方式百百種,長照路上沒有標準答案。唯有用心傾聽、耐心溝通、尊重包容,才是一帖良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