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除了病人入院時的病史詢問,因為有較明確的問題可以填滿整個談話過程,住院期間,我都傾向在老師或學長姐查房時跟著一起紀錄,盡量減少和病人獨處的時間。「要怎麼問才自然?會不會顯得很不專業?」各種可能性在腦海盤踞,加深和病人互動的恐懼。

Read more

重回行醫起點 不忘學醫初衷

近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的現象,係指醫學系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原因不外乎工作時間長、常熬夜值班、執業壓力大、易醫療糾紛,但薪資有限。在社會普遍追求生活品質的氛圍下,難以苛責年輕醫師。此外,在少子女化浪潮裡,婦產、小兒科連帶拖垮。

Read more

<杏林雙傑> 陳持平・許德耀藝術創作展

陳持平醫師自創之調色般藝術屬於野默中的野默,乃利用殘留在調色船紙上的顏料,瞬間創作,其爆發出的圖書,極為震撼感官,且有趣無比。許德耀醫師藉由畫筆畫下對故鄉強烈的愛戀,記錄下出生的故鄉,留下一段時間橫軸。將對土地、對人的思念與感情,以畫筆深情揮灑在畫布上。

Read more

帥賢斌

HSIEN-PIN SHUAI, M.D.

麻醉/婦產雙專科醫師,詩人、雅石收藏家、攝影師、登山家。住院醫師時期曾於深夜遇到急產婦人,危急中為新生兒插管成功,深到自己不足,決心考取麻醉專科醫師執照後再完成婦產科訓練,並結合兩項專科所長發明「剖腹產加上拉皮去疤」。鍾情於詩,以「帥一生」(音同「帥醫生」)為筆名,出版過五本詩集。

Read more

為醫學埋首,因文學流浪

帥賢斌,飄撇帥一生

「當今醫療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病人失敗,但醫師成功。」他深信在救命的關鍵時刻,不能容許任何妥協的空間。當面臨抉擇時,他始終認為,醫者應要選擇那些能讓病人重獲新生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為了保全自己而選擇安全的道路——至少自己行醫至今,都是走在這條道路上。

Read more

拯救胎兒計畫日本篇 看見台灣醫療軟實力

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北醫附醫及台兒診所,共同發起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劃,7月12日由首位結訓醫師──來自日本名古屋的整形外科醫師森田皓貴,分享在台受訓心得。森田醫師將於七月底學成歸國,透過訓練計畫善意的延續和傳遞,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軟實力。

Read more

楊友仕

YU-SHIH YANG, M.D., Ph.D.

台灣生殖醫學先驅,現為輔大醫院婦女醫療副院長,發表論文逾300篇。成功完成台大第一例試管嬰兒、冷凍卵子試管嬰兒等重大成就。曾任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生殖醫學會等理事長,推動台灣婦產醫學發展。40多年來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婦產科醫師,守護台灣婦女健康,助不孕家庭圓夢。

Read more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楊友仕,醫學傳承的真義

「教學是最重要的事,我一定要先把學生教好,帶領他們投入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礎,這樣臨床服務自然能會有好的結果。」楊友仕強調,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傳承」,「一定要把最好的東西一代代傳下去,當師父的絕對不要留一手,學生比你好,比你厲害,有什麼關係?」

Read more

偏鄉慘業

近幾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現象,指以往四大熱門專科(內、外、婦、兒)招不足住院醫師,其中又以婦產科最嚴重,原因為工作時數長、常值夜班、易有醫糾、薪資不夠高。2009年時,王主任就曾撰文刊登美國婦產科雜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會,探討台灣婦產科醫師人力短缺的問題,稱婦產科為夕陽產業。

Read more

我的戰場在產房: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伊拉克迎接新生命的熱血救援記事

在台北市開設婦產科診所執業二十多年,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王伊蕾醫師,在大學時就已知道「無國界醫生」這個組織,心嚮往之卻一直錯過;在她年屆五十後的某天,瞥見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徵求女性婦產科醫師的消息,於是她便馬上動手申請加入,並暫停原本診所看診工作,全心投入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任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