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WEN-CHUIN HSU, M.D.
台灣失智症專家,現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他深入社區帶大眾認識失智症,掃除歧見與恐懼,期待將台灣打造成失智友善社會,預約一個不怕失智的未來。他深深相信,失智症目前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憑藉愛與關係,每個家庭都能找回快樂的笑容。
台灣失智症專家,現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他深入社區帶大眾認識失智症,掃除歧見與恐懼,期待將台灣打造成失智友善社會,預約一個不怕失智的未來。他深深相信,失智症目前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憑藉愛與關係,每個家庭都能找回快樂的笑容。
「失智症是一種『關係』的疾病,」徐文俊說,「沒有藥醫好像很可怕,但其實有沒有藥不重要,回到愛的關係,家庭就會重新受到祝福。」他的處方充滿著溫度,「雖然沒辦法治好病人,但我們治癒了患者、照顧者和家人的心,失智症造成的愁苦少了,笑聲就回到了家中。」
「你覺得我這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嗎?台灣爲什麽沒有安樂死?」看著蔣阿姨一臉認真地發問,當下的我頓時語塞了。這個問題雖然以前上醫學人文的課的時候偶爾也會被提出來做討論,但直接被病人問的時候,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才不會讓病人難過。
戲劇《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以2003年台灣SARS疫情為故事背景。上週六(3/18)正式開播。片中找來小劉醫生-劉宗瑀擔任醫療顧問並客串一角。最高收視點落在片尾醫護人員何松融醫師訪談。網友看了直呼「前面鼻酸,看到最後醫生訪談直接淚崩!」、「真心感動!」
莊垂慶認為研究實驗的三大好處,第一是可以證明某個假說是否為真;第二是能驗證自己的想法;第三則是能探索一個新的領域。「學習自病人,證明於實驗。」他最後鼓勵大家,不論是為了科學研究、發表論文、職位升遷,或和他一樣純粹樂於發現科學的真相,只要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就能發現研究的好點子。
多年來,陳肇隆毫不保留地傳承技術,至今已訓練超過390位學生,遍及世界各地,拯救肝癌的患者無數,並於2019年獲得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贈與「終身成就獎」。他強調:「醫療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有藏私的觀念。台灣過去到美國、歐洲、日本學習,今天也應該用醫療與世界搭起橋樑,回饋國際社會。」
蔡政宇說,早年的基礎研究因為過於針對個別性,容易陷入「瞎子摸象」的窘境。2015年美國響應精準化醫療,提出要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人,做正確的治療,不是所有藥物都一體適用在所有療程,而精準化醫療最重要的精神便是大數據,透過大數據的整合才能有宏觀的想法和更適切的治療。
洪子仁強調,智慧醫療絕對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醫療的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這是韓國智慧醫療環境比台灣更好的原因。例如這幾年醫護人員難找,更大原因是醫療機溝沒有能力幫醫護人員加薪,健保資源日益惡化,雖然營收賺錢,但本業虧損的醫院能否永續經營?是目前留給當代人考驗的課題。
「再生醫療」係指利用基因、細胞及其衍生物,用以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之製劑或技術。石崇良對再生醫療專法做出期許,希望法規能與現實接軌,滿足病人需求並保障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時促進生技相關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