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Raval分享美國經驗

醫療節能減廢四大策略

隨著國際2050年淨零轉型及碳邊境稅衝擊,企業紛紛發布ESG永續報告。醫療體系雖不同於一般企業,但需要大批耗電的醫療設備及藥品,是排碳量最可觀的大戶,節能減碳成為醫院高難度的任務,後疫情時代醫療體系要如何因應永續發展。

Read more

真心相待,有愛無礙

目前因高齡化及少子化,家庭成員常因照護人力不足,或是工作繁忙及無法兼顧照顧者的角色,而選擇聘僱外籍照顧者協助,且今日住院病人的陪伴者,多數已從昔日的家屬轉換為外籍照顧者,況且近年來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19)疫情,更突顯外籍照顧者勞動力的稀缺,其角色彌足珍貴。

Read more

聽得好,老年失智風險少

在2021年世衛組織發布的首份《世界聽力報告》中,未來30年聽力受損者的人數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超過7億人可能會經歷中度或更嚴重的聽力損失。2023年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人人應享有耳朵與聽力照護」的重要性,應作為全民健康照護覆蓋的重要組成部分。

Read more

侯明鋒

MING-FENG, HOU, M.D.

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前任院長,現為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近50年的行醫生涯全數投入到乳癌治療與防治中,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的美名。重視研究的他期許能為醫界持續貢獻,與外科醫學會共同提供台灣的知識技術,與世界形成更緊密的連結。

Read more

習醫從醫,始終如「醫」

侯明鋒,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當他得知曾大武衛生所面臨缺乏醫師的困境後,毫不遲疑帶著醫療團隊跨過中央山脈,將愛的力量延伸至台九線南迴公路。一百公里看似遙遠,但在行醫近50年的侯明鋒心中,卻永遠不是距離;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一棒,沒有中斷的理由,「五千公里的索羅門都去了,一百公里的台東算什麼?」

Read more

醫人醫心

「 即使治療不成功,家屬依然感謝你。」今天聽了一場前輩的演講,除了他的研究歷程、臨床工作歷程之外,他的投影片上有這麼一句話,這是前輩的終極追求。我深深地被這句話給感動,能夠做到這樣的境界,那真的是醫療這門藝術的極致。

Read more

公益攤位超有愛

業界贊助很有心

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3月18、19日在高雄醫學大學盛大舉行,為了展現「醫者仁心」,大會特別設置了9個公益攤位。年會主委郭耀仁醫師說,希望與會來賓在開會的空檔,能夠撥時間前往攤位參觀並予以支持,他同時感謝公益團體和相關業者的共襄盛舉,讓這場學術會議能夠更周全而圓滿。

Read more

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雲林改變臺大,臺大守護健康

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罹病率高……是早期許多人的雲林印象。曾經,「就醫」在雲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出現,讓雲林成為中台灣醫療重鎮之一。從許多民眾只願意北上尋求名醫的現象,到臺大雲林分院在雲林構築全方位醫療環境,讓雲林居民的健康不再有後顧之憂。

Read more

北榮攜手資通大廠前進越南 分享台灣智慧醫療成功經驗

北榮自2018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一國一中心」的越南計劃後,就積極與產業界合作,推動國際醫療及生技資通產業輸出,迄今已與越南醫療機構或大學簽署24份合作備忘錄,並完成40多位醫事人員培訓,及數十場的醫學研討會及小兒肝臟移植手術示範交流,在疫情期間也以遠距視訊的方法持續進行交流合作。

Read more

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

再生醫學成為年會新焦點

行政院會上個月通過《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再生雙法草案,不僅意味著台灣再生醫療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也讓再生醫學成了今年外科年會的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受邀前來特別演講的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也說,雙法通過後,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將愈來愈熱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