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滿・弦歌盈耳2023 NTSO國臺交x臺中榮民總醫院
國臺交做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樂團,對於推廣音樂不遺餘力,這次在臺中榮民總醫院,以多元的曲目與多種類的形式,並在2023年精心策劃7場不同的內容,搭配每個季節,推出不同的古典音樂曲目,將提供來院的民眾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並期望藉由音樂的能量,傳遞更多幸福給大家。
國臺交做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樂團,對於推廣音樂不遺餘力,這次在臺中榮民總醫院,以多元的曲目與多種類的形式,並在2023年精心策劃7場不同的內容,搭配每個季節,推出不同的古典音樂曲目,將提供來院的民眾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並期望藉由音樂的能量,傳遞更多幸福給大家。
韓韶華教授是一位不看病的醫師,卻是台灣許多醫師的老師,更是台灣免疫風濕疾病的開拓者。他特別重視研究所教育,致力於提升台灣微生物免疫學學術水準,並於榮總成立台灣第一個免疫病科。他的一生相當於台灣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培育的人才奠定今日台灣微生物免疫學的基礎。
在烏俄戰爭屆滿一年之際,112年度外科年會特別邀請烏克蘭與美國講者分享戰傷救治議題,是今年年會的一大特色。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林恆甫說,就連的對岸中國都已經在做戰傷救治沙盤推演和部署,那麼處在另外一方的台灣更該積極面對。
臺中榮總2022年率先導入第二代防護網頸動脈支架 (mesh-covered carotid stent),在原本負責撐開血管的頸動脈主支架金屬間鋪上一層微細孔洞的薄網,如同山坡地防護網防止山崩落石的概念,可以有效地預防支架置放時可能發生的斑塊碎屑掉落至頸動脈主幹中。
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在高雄醫學大學隆重登場,會中除了廣邀國內外重量級的貴賓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頒贈年度終身成就獎等四個重要獎項,以表彰他們在專業領域上的卓越貢獻或研究心得。包括:年度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等。其中,魏福全院士、莊垂慶教授和蔡政宇醫師還在大會發表特別演講。
因應社會結構改變及人口高齡化趨勢,手術醫療需求與日俱增,原有的手術室已不敷使用,為了讓罹患急、重、難、罕病的病人能夠縮短等候手術的時間,以及提升手術品質與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特別於中正樓旁新建智慧型手術大樓,進而使臺北榮總成為「全民就醫首選醫院,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有位將近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因長期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時常因反覆性腹水及雙下肢嚴重水腫而住院,向他及家屬衛教需要限制鹽分而且要戒酒。雖然口頭上說好,但病人本身住院期間飲食還是沒有按照醫囑,由家屬從外帶重鹹重口味的餐飲…
最近三年,在COVID-19疫情肆虐之下,台灣醫護人員在抗疫、防疫上,都展現了舉世有目共睹的高紀律與高效率,其中的視病如親和仁心仁術,更寫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台灣外科醫學會侯明鋒理事長強調,本次年會的主題訂為「讓台灣醫療的好被看到」,既是彰顯事實,更是自我惕勵。
臺灣已有多家醫院提供質子治癌,但只有臺北榮總設置重粒子治療中心,也是日本第一部出口的碳離子機。臺北榮總重粒子團隊在規劃、硬體建設、軟體發展、品質保證和臨床試驗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Hoppe教授來訪為雙方未來在臨床及研究的長期合作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