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攜手資通大廠前進越南 分享台灣智慧醫療成功經驗

北榮自2018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一國一中心」的越南計劃後,就積極與產業界合作,推動國際醫療及生技資通產業輸出,迄今已與越南醫療機構或大學簽署24份合作備忘錄,並完成40多位醫事人員培訓,及數十場的醫學研討會及小兒肝臟移植手術示範交流,在疫情期間也以遠距視訊的方法持續進行交流合作。

Read more

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

再生醫學成為年會新焦點

行政院會上個月通過《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再生雙法草案,不僅意味著台灣再生醫療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也讓再生醫學成了今年外科年會的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受邀前來特別演講的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也說,雙法通過後,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將愈來愈熱鬧。

Read more

杏林春暖滿・弦歌盈耳

2023 NTSO國臺交x臺中榮民總醫院

國臺交做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樂團,對於推廣音樂不遺餘力,這次在臺中榮民總醫院,以多元的曲目與多種類的形式,並在2023年精心策劃7場不同的內容,搭配每個季節,推出不同的古典音樂曲目,將提供來院的民眾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並期望藉由音樂的能量,傳遞更多幸福給大家。

Read more

醫界齊聚 追思免疫先驅韓韶華教授

韓韶華教授是一位不看病的醫師,卻是台灣許多醫師的老師,更是台灣免疫風濕疾病的開拓者。他特別重視研究所教育,致力於提升台灣微生物免疫學學術水準,並於榮總成立台灣第一個免疫病科。他的一生相當於台灣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培育的人才奠定今日台灣微生物免疫學的基礎。

Read more

偏鄉慘業

近幾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現象,指以往四大熱門專科(內、外、婦、兒)招不足住院醫師,其中又以婦產科最嚴重,原因為工作時數長、常值夜班、易有醫糾、薪資不夠高。2009年時,王主任就曾撰文刊登美國婦產科雜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會,探討台灣婦產科醫師人力短缺的問題,稱婦產科為夕陽產業。

Read more

及早準備做好戰傷救治

今年外科年會一大特色

在烏俄戰爭屆滿一年之際,112年度外科年會特別邀請烏克蘭與美國講者分享戰傷救治議題,是今年年會的一大特色。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林恆甫說,就連的對岸中國都已經在做戰傷救治沙盤推演和部署,那麼處在另外一方的台灣更該積極面對。

Read more

年度外科年會 頒贈四大獎項

魏福全院士榮膺終身成就獎

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在高雄醫學大學隆重登場,會中除了廣邀國內外重量級的貴賓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頒贈年度終身成就獎等四個重要獎項,以表彰他們在專業領域上的卓越貢獻或研究心得。包括:年度終身成就獎的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等。其中,魏福全院士、莊垂慶教授和蔡政宇醫師還在大會發表特別演講。

Read more

甫獲金質獎特優 北榮智慧型手術大樓啟用

因應社會結構改變及人口高齡化趨勢,手術醫療需求與日俱增,原有的手術室已不敷使用,為了讓罹患急、重、難、罕病的病人能夠縮短等候手術的時間,以及提升手術品質與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特別於中正樓旁新建智慧型手術大樓,進而使臺北榮總成為「全民就醫首選醫院,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Read more

道聽塗說對醫病關係的影響

有位將近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因長期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時常因反覆性腹水及雙下肢嚴重水腫而住院,向他及家屬衛教需要限制鹽分而且要戒酒。雖然口頭上說好,但病人本身住院期間飲食還是沒有按照醫囑,由家屬從外帶重鹹重口味的餐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