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停止飲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的臨床與倫理思考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雖然醫學進步使平均壽命延長,卻有不少人是處於臥床、失智或失能的狀態。另一方面,婦女生育數目降低,總人口為負成長,工作人口的扶養負擔加重。這些反應在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民眾的主要動機上:預作生命末期安排,避免身心痛,並減少晚輩的決策壓力與經濟負擔。

Read more

菊子:客家庄的醫生娘

在台灣1960年代,農業社會的無醫村中,醫師娘幫忙照顧病患,有醫無類,體恤貧弱,在鄰里成為人人稱羨並且景仰的醫生娘。如實地活在南台灣的客家庄,風雨無阻地在新埤鄉的建功醫院打造出一片自己的夢土。但人生的禍福總是難料的,看似平順幸福的日子,往往因一場意外而整個改變…..

Read more

老君醫師

不同於每週一次固定看診的特約醫師,locum醫師並非該醫療機構的正式員工,而是臨時從院外來支援,執行請假員工的工作。醫師請假原因多為年度休假、病假、產假、進修,甚至離職。通常診所或小醫院較有代班醫師的需求,可想而知,單人執業的診所需求較大,而偏鄉診所較難找到人選…

Read more

再進一步,照顧更多病人

王照元,點亮高屏生命之光

「在高醫期間,我有14年深入山地鄉鎮,為弱勢的居民診療,多次經歷缺水斷電的生活;而且14年中有13年的除夕都是在山地鄉過夜的」王照元49歲才開始學達文西,花了9年開了超過600例。「我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王照元認為,最大的圖報,是把醫術學好,把病人治好,讓他服務的醫院發光發熱。

Read more

王照元

JAW-YUAN WANG, M.D., Ph.D.

國內大腸直腸外科權威、南台灣達文西腸癌手術一把手,創下全台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達文西手術9年逾600例歷史紀錄。投身偏鄉醫療,曾連續十多年在山上服務而錯過除夕;積極向健保署爭取,成功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接任屏東醫院院長,誓將最好的醫療帶到高屏溪的另一端。

Read more

講實在話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曾經上過一堂課叫「醫病溝通」,裡面談了很多病情解釋的技巧,包括如何宣布壞消息,以及要有同理心等等…其中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說:「盡量不要在病人面前提到『死』這個字,或是用『死』來威脅病人,這會讓病人覺得我們在詛咒他。」

Read more

身為一個女性飛行統籌人員

我是MSF的副航班統籌。 航班協調涉及創建航班行程、充當調度員,以及許多不同方面的飛航後勤支援。我一直對飛機很感興趣。當我還小的時候,我會敬畏地仰望天空。但我父母有不同的想法,我來自肯亞,爸爸希望我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媽媽則希望我成為一名銀行家….

Read more

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翻轉癌症,抗癌力大躍進

癌症時鐘不斷加速,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癌症藥物的快速研發,癌症死亡率有穩定且微幅下降的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至今陪伴癌友走過抗癌之路已經第25週年,今年抗癌鬥士以「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為主題,邀請10位抗癌鬥士獲獎者分享突破逆境的正能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繼續散播溫暖與愛。

Read more

為什麼沒有家屬陪病人來醫院?

在臨床實習半年,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會跟我們説,你們要多去和病人聊天,唯有貼近他們,我們才能瞭解哪些事情是病人以及家屬最擔心的。因爲腦海裡一直記得這句話,所以打從心裡都一直認爲或許在這短短兩年的實習,我的故事大多都會來自於病房。直到來到這間醫院的門診,我才發現一切好像並不如我想象中發展。

Read more

醫學是因為人而存在

司徒惠康,顯微鏡裡見大愛

「國衛院是一個量小質精,串連基礎研究、場域驗證及應用、甚至政策推廣的一個研究單位。」他幫自己下了個清楚的定義:「我們不是刻意為了要發表什麼文章才去做科學的研究,也不只是要應付國家什麼政策才幫政府推廣。」他暖暖地說,「我們只是一群科學家,而生命醫學,正是因為人而存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