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一個聽診器 黃富源,一生一事守護病童

一個六歲大的男孩,因為感冒跟肚子痛被爸爸送往馬偕醫院急診,由於腹痛原因不明,第二天被轉到黃富源的門診。仔細詢問病史後,黃富源拿起聽診器,掀起孩子的衣服開始凝神靜聽,從聽診器傳到耳裡的心跳聲「達達、達達…」彷彿奔跑中的馬(奔馬律,gallop rhythm),但聲音微弱無力;黃富源看著孩子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的模樣,毫不猶豫要求收住加護病房。

父親嚇了一大跳,不解地問:「孩子只是肚子痛,為什麼要住加護病房?」

「因為有生命危險,」黃富源溫和但堅定地向孩子父親耐心解釋:「這是感冒引起的心肌炎,心肌炎導致心臟衰弱,引起肝臟腫大,把肝臟包膜撐大了,所以孩子才會肚子痛。」後續經過X光、心電圖和抽血檢查,每項結果都證實了孩子的確罹患心肌炎。

幾星期後,孩子順利康復出院。解開一個晦澀的謎題,更重要的是挽回一個孩子的生命,這正是黃富源行醫五十多年來的診間日常。

馬偕兒童醫院名譽顧問醫師黃富源,在兒科診間內就像是神探福爾摩斯,更是醫界備受敬重的兒科元老級人物。(圖/林建榮攝)

曾任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以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和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現任馬偕兒童醫院名譽顧問醫師、馬偕醫學院、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的黃富源,是後輩口中的「黃頭」,更是在醫界備受敬重的兒科元老級人物。

半世紀以來,黃富源像是兒科診間的神探福爾摩斯,用腦、用手、用眼、用耳、用口、用鼻和用心,仔細探尋讓每個孩子不舒服的線索,並對症下藥。有病人家族三代、甚至四代都來找黃爺爺看病,說只要看到黃醫師,「心就安了一半」。

黃富源帶著微笑,平靜溫和地道:「我不只是『看病』,更重要的是『看病人』。」

聰穎過人,其實最怕考試

認真執著的黃富源,年輕時就立志要成為「很會看病的醫師」;但他並不是從小就會唸書,或立志成為醫師,而是兢兢業業地踏上了行醫道路。

出生於高雄縣大樹鄉的貧困農家,黃富源是七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家裡只希望多點人手能在田裡幫忙,根本不注重孩子的成績,我小時候也很愛玩。」他笑著回憶,小學六年級時,校長指定全校第一到三,十、十一、十二名的同學去考省立高雄中學的初中部。

「沒想到六個人去考,只有第二名和第十一名考上,而我剛好就是那個第十一名。」本以為陪榜的人反而榜上有名,黃富源的媽媽為了湊足他的學費,得先跟鄰居的三叔借錢,等家裡的豬養大賣了才能還。

上學第一天,黃富源打著赤腳、穿著卡其短褲就到中學報到,沒想到被都市的孩子們狠狠地取笑。被人瞧不起,他跟其他的鄉下孩子們都嚥不下這口氣,踢足球時死命地飛奔,就怕跑輸對方;考試更被視為你死我活的戰場,「我很緊張,每次考試都很緊張,就怕輸給他們。」

為了掙一口氣,黃富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這也讓他從此落下了容易緊張、害怕考試的心理陰影。

自認不算聰穎的黃富源為了爭一口氣,靠著認真與毅力來面對所有考試。這份專注也內化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一有空檔就拿出資料來仔細翻閱。(圖/林建榮攝)

順利考上雄中高中部,第一次月考還是全班第一名,黃富源還記得當時班導給他的評語是「聰穎過人」。興高采烈地拿著成績單回家給媽媽看,「可是媽媽只說要我記得回家拔田裡的草。」

雖然在學校模擬考屢屢拿到第一,但害怕考試的黃富源選擇保送東海化工,沒去參加大學聯考,「我那時沒想過未來要做什麼,沒什麼志氣。」他笑著坦白說。

東海化工念了一年,放假回家時,父親語重心長地跟黃富源提道:「你念化工,我沒辦法開工廠讓你工作,也沒錢讓你去留學,為了家庭和自己,你去考考看醫科,考上最好,考不上再回去讀東海,好不好?」

父親的一席話,讓黃富源卸下了壓力,「反正他說考不上也沒關係嘛!」家中沒有書桌,他就趁著白天在樹蔭下苦讀了整整一個月。「那年聯考數學超難,狀元考了57分,我51分,很多人只拿了0分。」他還記得放榜當天,聽到村長家裡的收音機念出自己名字的時候還不敢置信,嘴巴張大了足足十幾秒。

就這樣,黃富源成了高雄縣大樹鄉考上台大醫科的第一人,也是雄中那年唯一考上的學生,成了全村的驕傲。

竭盡所能,當「很會看病的醫師」

考上台大醫科,黃富源更加用功,因為他不能留級,留級代表要多付一年的學費。「那時沒有學貸,學費一樣要向人借,每次上台北就擔心繳不出學費,不不行。」黃富源說起當時的窘境,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他想起自己的妹妹,努力做手工賺錢幫哥哥繳學費,短短43歲就離開人世。

大五大六開始實習,認真的黃富源顯得與眾不同。為了成為「很會看病的醫師」,減輕家裡的負擔,他拿出以往不服輸的那股狠勁,比任何人都努力。

「我那時是見習醫師,老師講病例的時候一群人圍在那邊聽不清楚,結束後我就會跑回去問病人,可不可以讓我摸摸看?或是讓我再聽一下?那些病人看一個草地孩子這麼用心,都願意讓我試試。」

同學、師長們都知道黃富源是真的想學會怎麼看病,連住院醫師也說「你這個實習醫師怎麼又跑來了?」

黃富源也說,自己沒想過要出國,也沒想過要寫論文,單純只想學會看病而已。所以他時常留意有哪些新入院的病人,有機會就跟在主治醫師旁邊學習,厚植自身的功力。

有位同學,因為偶爾要去酒吧兼職彈鋼琴,有時會請他幫忙值班,這對黃富源來說可真是求之不得。「他每次彈琴回來都會給我50元,我那時一個月薪水才70元,有錢拿又可以值班看病,我們兩人都開心。」黃富源笑著說。

就在這段時期,黃富源在難得參加的聯誼活動裡認識了相伴一生的妻子。做事講究效率的黃富源才回到宿舍,就立刻寫了封限時信表達希望交往的心意——「希望以後能夠常常和妳一起去圖書館念書。」簡潔直白的內容,蘊含木訥卻真摯的情意。

雖然兩人婚後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磨合,但後來黃富源追隨妻子成為基督徒,互相諒解,彼此尊重。妻子不但教養子女、辛勞持家讓他無後顧之憂,更起早趕晚地幫忙黃富源將衛教心得化為一篇篇的文章見諸報端。超過半世紀的夫妻情份讓黃富源深覺自己「好命」,直說妻子是自己不可或缺的「better half」。

黃富源的認真打動了夫人溫肇垣的心,兩人歷經磨合,一輩子相知相惜。(圖/黃富源提供)

一場大病體會病人心 五十年從沒罵過病人

這條醫學路行來不易,黃富源最感恩的,是遇上不少影響他日後行醫生涯的良醫與良師;這些在黃富源生命裡的巨人,搭著他的肩膀,溫柔堅定地幫他指出未來的方向。

因為想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黃富源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時拚命學習,想著就算不開業,受訓後也差不多可以當個省立醫院小兒科主任,或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沒想到在這個當口,30歲的黃富源卻迎來人生中第一場大病。

1971年8月,長期過勞的黃富源被病人傳染得了扁桃腺炎,因為醫院人手不足、病人又多到無法請假休養,持續的高燒引發了血尿,得了急性腎臟炎。接下來幾個月,黃富源進出台大醫院三次,經常燒得昏昏沈沈。

家中栽培的大兒子,全鄉唯一台大醫科生,竟然倒在病床上,黃富源既自責又擔心,「當醫師說要做腎臟切片的時候我很猶豫,因為當年切片技術不如現在,發生過切片出血必須割掉腎臟的事。」為此,他還特別去請教腎臟專科鄭仁澤醫師。

黃富源一直記得,面對他的緊張跟憂慮,鄭醫師語氣溫和堅定地說,切片不必做,一定是急性腎臟炎;鄭仁澤還親自到病房安慰他,讓黃富源非常感動。這樣的風範也深深影響他未來五十年的行醫風格。

「他教會我什麼叫做『同理心』。」黃富源說:「我為什麼對病人那麼好?為什麼能體諒病人的焦慮?除了我自己身為病人這段經歷之外,還有鄭醫師以病人為中心的身教,他不會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把病人當白老鼠。」

「如果我沒經過這番折磨,可能會覺得醫師不過是看病,但生病過後我變得非常體諒病人,五十幾年來從沒罵過病人一句話。」

不只如此,黃富源面對容易焦慮的病人,如果知道這個病不會有問題,他會直接了當地做出保證。「我不會語帶保留的說這可能有萬分之一、千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的意外,我會用我的經驗告訴他我的判斷,卸下他的焦慮,讓病人安心。」

不只要很會看病,更要成為很有同理心的醫師;一場大病,讓黃富源的心靈也有一波大震盪。

為了預防舊病復發,黃富源接受了當時最新的扁桃腺冰凍手術,沒想到手術失敗,只好再請自己的老師、台灣鼻咽癌權威杜詩綿教授動刀。

在那個看醫師一定要送紅包的年代,同住的病人建議他送紅包,他不肯,但太太擔心失禮,還是做了準備。只是黃富源萬萬沒想到,老師竟然真的收了!「我很生氣,心想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師,怎麼可以收紅包?」

正直嚴肅的黃富源很早就決定,這輩子絕不收受紅包!他不諱言在住院期間對老師很不滿,但就在他出院前,杜詩綿老師趁著來查房,把紅包原封不動退還給他。

「原來老師怕他不收,我們會更擔心,收下紅包是為了讓我們夫妻安心……整整七天,老師忍受我對他的不滿,他真的很偉大。」對於心思細膩的杜教授,黃富源一輩子感念不已。

跟隨基督落腳馬偕,守護小生命

大病得癒,對生命多了許多體悟的黃富源,追隨信仰虔誠的妻子受洗成了基督徒。三年住院醫師訓練結束後,同學告知馬偕醫院小兒科缺一名主治醫師,他也因緣際會來到這個教會醫院,一待就超過了半世紀,馬偕可說是他的另一個家。

黃富源才到馬偕第一年就當上主治醫師,讓部分醫師眼紅而伺機挑戰;但受過台大紮實訓練的他卻利用這些機會,讓其他人、尤其是當時的院長羅慧夫看見他的能力,短短兩年就將他升為兒科主任,33歲的他,當時是馬偕最年輕的主任。

黃富源因緣際會來到馬偕,受到當時的院長羅慧夫(左二)器重,短短兩年就被提拔為兒科主任。(圖/黃富源一家人與羅慧夫伉儷合照,黃富源提供)

小兒疾病和成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非常複雜,當時還沒有「次專科」的觀念,但黃富源上任後陸續設立新生兒科、血液科、腸胃科、過敏免疫科等十幾個小兒次專科,科內主治醫師也從5人逐漸增加到100人。

在黃富源擔任兒科主任14年期間,台灣每年的新生兒有35萬到40萬人,那時的早產兒和重症病童很多,黃富源特別感謝當時的吳再成院長,讓他要人有人、要儀器有儀器,還設立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以及24小時待命的「新生兒檢驗室」。馬偕醫院自此成為兒科重鎮,更重要的是,無數小小生命因此延續、茁壯。

吳再成前院長(中)對黃富源的想法全力支持,在他擔任兒科主任的14年期間,成立了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24小時待命的「新生兒檢驗室」,讓馬偕醫院成為全台兒科重鎮。(圖/黃富源提供)

好神!最厲害的檢查儀器是「雙手」

而談起「黃頭」,很多後輩醫師忍不住讚嘆一句「好神!」這位「很會看病的醫師」卻說自己不是很神,「只是我很用心,而且夠努力。」

在那個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老醫師看病是「看病人」,最重要的檢查儀器不是現代常見的X光或超音波,而是「雙手」。黃富源說,他的老師「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就有一雙媲美先進檢查儀器的雙手,往往輕敲肺部、摸摸肚子,就可以判斷孩子得了總膽管囊腫或肺膿胸,而且結果八九不離十。他有幸跟在老師身邊學習,收穫良多。

「醫療再進步,都有儀器無法取代的事。」黃富源語重心長地說:「每位醫師的眼、耳、口、手,都勝過檢查儀器。」

黃富源(右)光靠雙手觸診就能診斷病因的深厚功力,都是因為長年跟在「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中)旁邊學習。左為張上淳。(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記得,曾有一位退休女教授帶著七個月大的孫子,神情緊張地來到診間。「黃醫師,我孫子左邊腋下長了一個腫塊,跑了兩間大醫院,腫瘤科醫師都建議開刀切除,看看是良性還是惡性,我想先來問問你的意見。」黃富源把孩子衣服脫下細心觸診,摸到一個2.5公分大小的淋巴結,立刻斷定這是注射卡介苗引發的淋巴腫,不是腫瘤,幾周後送驗確認無誤,小寶寶免去麻醉挨刀的風險。

還有一位10歲的男孩,肚痛腹脹已經兩個月,之前的醫師認為是便秘,吃了藥也沒用。男孩後來轉到黃富源門診,他請男孩躺上診察台,掀開衣服仔細觸診,結果摸到一顆位於後腹腔的腫瘤,男孩後來轉給腫瘤科醫師繼續治療。

另外一個八個月大的嬰兒有嘔吐腹脹症狀,之前的醫師照了腹部超音波和X光,說是「腸子有氣」,開藥讓孩子吃沒效;第二位醫師把檢驗重做一次,得到「麻痺性腸炎」的結論,可是治療依然無效。

孩子輾轉到了黃富源診間,他照例把孩子放在診察台上,才解開衣服尿布,一眼就看到明顯的腹股溝疝氣。只要再晚一點,很可能會演變為腸壞死、敗血甚至死亡!「我很難理解,為什麼前面的醫師只相信儀器檢查的結果,就不肯解開孩子的衣服尿布看一下?」黃富源忍不住搖頭。

「年輕時我只要一碰到不懂的,就會跑去X光科,跟影像科醫師兩個人一起坐下來討論。他看片子,我描述症狀,因為這樣我破解過很多謎題,救了不少病人。」他神氣地呵呵笑著。

不過他也常告訴學生,如果知道他診斷錯誤一定要告訴他,他會認錯改正。「病人是我們的老師,不是醫師的資產。」他告誡道。

「我會看就自己看,如果不會,知道有人比我更厲害,我一定介紹病人過去。我們永遠要考量怎樣對病人有利,不可以傷害病人。」

神奇的診治能力除了源自於50多年經驗的沉積,更因為黃富源有一副「總是在想怎樣對病人好」的心腸,才能永不止息地精進。

溫柔呵護,永不放棄

除了好神的醫術,黃富源連在話語中,也不願讓病人受到一絲傷害。

他曾聽過有醫師直接對著病人的母親說:「不要救了,我看過不知有多少這樣的病人,最後都死了。」黃富源激動道:「醫師怎麼可以這樣說!這樣會讓家屬難過一輩子!」

他覺得馬偕前院長吳再成是個很好的榜樣,他對無法逆轉的心臟病患者會說:「你的心臟雖然無法手術,但他只是像個裂了一點細縫的茶壺,如果好好保養,還可以用很久。」這樣的溫柔安慰,最後讓病人多活了好幾年。

不捨病人受到任何傷害的黃富源,更不願收受病人的任何好處。曾有病人家屬上門送禮,東西丟下就跑,黃富源還叫兒子趕緊追上去退還。馬偕社服單位還有一筆特別的「黃富源基金」,來自多年前一位病人家屬的捐贈,拒絕不成,黃富源決定用這筆基金來幫助弱勢的孩童,後來有些堅持要表達謝意的家屬,他也會請對方轉贈基金。

在還沒有健保的年代,這筆基金幫助過許多病人。曾經有位理髮師父,用剃刀幫女兒割斷臍帶,女嬰因此感染破傷風。付不起醫藥費的爸爸原本想放棄治療,黃富源不忍一條無辜的生命就此逝去,衝到社服單位爭取補助,女嬰治療三周後康復出院。

還有一位出生時僅900公克的早產女嬰,因為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差點被放棄;也是黃富源協調早產兒基金會提供幫助,女孩健康長大,還成為白衣天使,不但把第一個月的薪水捐給基金會,母女倆還特別拜訪救命恩人黃富源,再三感謝。

「我相信這些孩子救起來,以後對社會一定很有幫助。投資在孩子身上的價值是無法計算的,他們未來一定有貢獻,能夠回饋社會。」黃富源堅定地說。

挽救過無數新生兒的生命,黃富源覺收到的感謝卡片已堆得滿坑滿谷,這也是他最珍貴的收藏。(圖/黃富源提供)。

為民抗煞,病而後已

除了守護病人生命,黃富源也曾短暫出任公職,對台灣民眾健康做出重大的社會貢獻。

2000年5月,黃富源接到即將上任的衛生署長李明亮的電話,邀請他擔任副手。「像你這款很愛台灣的醫師,當政府需要的時候,你願意出來貢獻一己之力嗎?」被李明亮熱忱感動的黃富源答應了,從此行走政壇兩年兩個月。

個性耿直、厭惡不公的黃富源剛進衛生署就發現,台灣的器官移植有私相授受的情況,醫師想給誰就給誰,水面下暗流洶湧,他甚至看過有位醫師在同一個病人身上陸續裝了三個心臟。

「我覺得這樣不對,既然有人捐贈器官,就要大家一起排隊,所以設立器官移植捐贈中心,需要器官的人上去排,有人捐器官,就要去配對看哪一個人適合,不是醫師要給誰就給誰,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黃富源氣憤道。

他也不諱言,醫師是人,當然也有好有壞,過去雖然有醫師懲戒委員會,但沒有相關執行辦法。「壞醫師不怕法律不怕罰款也不怕健保,卻很怕醫師懲戒,因為懲戒委員會會吊銷醫師執照、廢止醫師證書。少數醫師的行為真的太離譜,傷害了病人,卻依然有執照可行醫。」所以黃富源訂定執行辦法,他認為要讓健保導入正軌,就得趕走壞醫師,否則好醫師也會跟著受害。

2002年,黃富源與李明亮功成身退,但兩人曾向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保證:「只要國家有事,我一定回來效勞!」沒想到考驗很快來到——2003年4月,和平醫院因為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封院,陳水扁總統、游錫堃院長請求李明亮和當時擔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的黃富源出任「全國SARS防治委員會」的總指揮官和副總指揮官,他一口答應,開始數個月沒日沒夜的抗煞工作。

在那段抗煞時光裡,有許多冒死志願站上前線的醫護。有位護理師說,她左右都有人染病死去,她雖然怕,但還是要站出來;有人沒敢告訴家人,自己偷偷跑來。「他們都是英雄。」他紅著眼眶哽咽:「我看到很多讓人掉淚的事,他們就像軍人在戰場上為國家賣命,我很榮幸曾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不過抗煞期間黃富源手邊四支手機輪流響,壓力大到天天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眠。他感覺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但他還是硬撐著沒有對外透露,直到疫情結束、完成使命,自己默默地去就醫後,才得知竟已罹患重病。

一向支持黃富源的太太說他「鞠躬盡瘁,病而後已」;所幸不只SARS疫情告終,黃富源也平安度過人生的第二場大病。

無私教學,自有後來者

積累了一身看診的高強功力,黃富源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熱情,要把這身功夫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曾經擔任馬偕兒童醫院院長的李宏昌,對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記憶尤其深刻。

那天他一個人拿著病歷縮在護理站的一角默默研讀,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說:「是clerk(見習醫師)嗎?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查房?」李宏昌嚇了一跳,馬上跟上這位年輕主治醫師的腳步,一路聽他怎麼問病情,看他如何觸診,觀察他解析病情……突然間他不再感到害怕,從此再也沒有躲在牆角看病歷,更確定自己進入兒科領域的志向。

這位帥氣年輕的主治醫師當然就是黃富源。即使早已不再年輕,他的教學熱情依舊不減分毫,很多後輩都記得,只要他查房的時間一到,就會讓人呼叫見習醫師,沒在忙的就一起去看病人。

兒子黃瑽寧,也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馬偕兒童醫院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在年輕一輩的父母中比黃富源更有人氣。「我有學問和經驗,他有口才、文筆和臉蛋。」黃富源不服氣的笑著說,眼神卻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滿滿的驕傲。

因為爸爸工作太忙,從小就沒時間陪他玩,小時候黃瑽寧其實是不想當醫師的。某一次,爸爸帶他到台大法學院球場玩,一旁有位帶著小孩的中年男子,一直打量他們。

撿球時,男子蹲下問黃瑽寧:「小朋友,那是你爸爸嗎?他是不是馬偕醫師?」他回答說是,男子便帶著孩子到黃富源面前鞠躬道謝。「黃主任,一直想當面向您致謝,但沒有機會……這個孩子三年前生下來時病情嚴重,還好轉到馬偕,是您救活他的。」男子還要自己的孩子對黃富源說謝謝。

即使黃富源從未鼓勵或說服黃瑽寧當個醫師,但看著爸爸認真努力的背影,常聽爸爸說起病人的故事,身體力行示範一個好醫師該有的模樣,讓黃瑽寧自然而然走上了兒科醫師這條路。

黃瑽寧笑著說,父親一輩子不懂得怎麼投資,薪水只放在銀行生利息,「但他卻把他的學識跟經驗,投資在每一個教過的學生身上,造福了千千萬萬個兒童的健康,從不藏私,始終如一。」

黃瑽寧對黃富源不只有兒子對父親的敬愛,也有對優秀前輩的折服。

黃富源全家福。坐在媽媽腿上、手拿鈴鼓的為黃瑽寧醫師。(圖/黃富源提供)

富及杏林 源盈寰宇

從醫五十多年,黃富源始終「享受看診,享受解謎,享受傳承」。

「我不知道我還能教多久,我只希望在人生剩下的這段時間,奉獻我的所學和經驗,盡力幫助病人,教導學生。」

「富及杏林滿門桃李,源盈寰宇遍地福音。」這幅字畫是馬偕小兒內外科全體同仁贈給黃富源的禮物,也是他這數十年來最貼切的寫照。(圖/林建榮攝)

黃富源有次受邀參加新光醫院兒科醫師忘年會,上菜時餐廳老闆忍不住問:「今天不是新光忘年會嗎?這位好像是馬偕的醫師?」在得到肯定答覆後,老闆感激地說,過去孩子病重,就是黃富源救活的,他一直記在心裡,最後決定幫大家加兩道大菜表示感謝。

還有一次他應邀到羅東博愛醫院演講,醫院張貼海報宣傳,聽眾滿座。演講前有位女士捧著大束鮮花要獻給黃富源,感謝他醫好自己的孩子,當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有人收藏名車名錶,有人四處旅遊探險,而黃瑽寧覺得,對父親黃富源來說,他的收藏品就是病人家屬和學生滿滿的回饋和感謝。

81歲的黃富源早可退休,但他仍扛著上帝賦予自己的使命,持續無我奉獻,負重前行。如同黃昏時刻燦爛的夕陽,散發最溫柔的光芒,灑落病人與學生身上。


黃富源

FU-YUAN, HUANG, M.D.


人稱「黃頭」,台灣兒科界祖師爺。

自幼家貧,立志當個「很會看病的醫師」,只要有學習機會從不放過。內心善良,溫柔無私,永遠將病人利益擺在第一位。

曾任馬偕小兒科主任,設立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24小時新生兒檢驗室」,創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等。2000年出任衛生署副署長,推動「全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國家級醫學倫理委員會」成立,守護病人權利。2002年SARS襲台,他再度接受政府徵召成為決策小組之一,即便自覺罹病仍堅守崗位,直至疫情落幕。

「一張嘴、一雙手、一個聽診器,永遠比精密檢查還準確。」他帶著無數學生,永遠守護病童。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入於圍棋,出於醫學

周德陽觀照全局、洞徹未來 

見證台灣肝臟外科發展

李伯皇,台灣醫療活字典 

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