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痛苦的經驗學習教訓
這位15歲青少年的血癌病人的整個病史並不是罕見。也有不少個病人在治療達到疾病緩解之後就跑去使用民俗療法;當疾病惡化,再度回到醫院時,常常是病入膏肓,藥石罔效了。在台灣行醫時,這樣的狀況幾乎每週都會碰到。碰到有高治癒率的癌症,如果病人及家屬失蹤失聯,可能就喪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契機。
這位15歲青少年的血癌病人的整個病史並不是罕見。也有不少個病人在治療達到疾病緩解之後就跑去使用民俗療法;當疾病惡化,再度回到醫院時,常常是病入膏肓,藥石罔效了。在台灣行醫時,這樣的狀況幾乎每週都會碰到。碰到有高治癒率的癌症,如果病人及家屬失蹤失聯,可能就喪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契機。
生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對癌友家庭而言,是全家人的事!中壯年罹癌人口攀升的同時,衍伸出癌友與家庭成員經歷因罹癌所造成的新家庭角色分工與任務;未成年子女必須學習因應父母罹癌的衝擊、癌友也不知如何與子女溝通病況,傾聽他們的感受、更衍生出家庭照顧人力不足和經濟等問題。
「您好,請問是xxx的女兒嗎?我是臺北榮總安寧病房總醫師,我姓陳。」「是,陳醫師您好!」「您好,我們病房有收到同意書,得知您媽媽先前有想要申請入住安寧病房,這通電話是想通知您,今天我們病房有空出一張床,不知若明天安排您媽媽入住,是否ok?」
這是一本個人從研究病毒的科學家,轉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科學行政者,及成功大學校長的教育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是否應該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記載下來,從凡事往前看以憧憬未來,漸漸轉成凡事往後看以緬懷過去的習慣,這種心境的改變恐怕是許多晚年人的共同心態。
兒子年紀滿六個月後就開始生病,屁股或大腿的內側就開始出現像青春痘的紅腫突出物,雖然有到藥局諮詢藥師的建議:購買軟膏塗抹傷口,避免細菌感染。但是幾天後,突出物的紅腫還是沒有改善,突出物的症狀有愈來愈硬的感覺….
剛來腎臟科時,學長問我要不要試著total care,意思是要我全權負責病患的醫療處置。一床70多歲、主訴發燒及半身無力的阿嬤,仔細但快速地瀏覽過她的病史和藥單。她的初步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而床邊的理學檢查證實,阿嬤的右肢比左肢無力一些,連平舉雙手都做不到。感染會有這樣的情形嗎?
台灣肝病、家庭醫學專家。現為恩主公醫院院長、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全台第一位使用干擾素治療C型肝炎的醫師,後轉至家庭醫學科發展社區醫學,擔任陽明醫院院長期間打造出士林北投緊密的社區醫療網。退休後轉任恩主公醫院院長,讓三峽、鶯歌、八德、大溪的民眾在地就能獲得優質的醫療照護。
「醫療不是只在醫院發生,在社區隨時都在進行。」他感性又堅定地說。為了推廣社區醫療,黃信彰團隊幾乎跑遍當地所有的鄰里,幾乎每個週末甚至國定假日也都出動做子宮頸抹片、X光、打疫苗,「假日比較沒有人會跟我們搶,而且社區民眾也比較有空參與!」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