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痛苦的經驗學習教訓

這位15歲青少年的血癌病人的整個病史並不是罕見。也有不少個病人在治療達到疾病緩解之後就跑去使用民俗療法;當疾病惡化,再度回到醫院時,常常是病入膏肓,藥石罔效了。在台灣行醫時,這樣的狀況幾乎每週都會碰到。碰到有高治癒率的癌症,如果病人及家屬失蹤失聯,可能就喪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契機。

Read more

有愛無礙,希望常伴癌症

希望基金會舉辦「1001希望-癌友家庭親子營」

透過專業支持與陪伴,助癌友家庭及子女共同面對疾病看見希望

單親癌爸為子女積極治療 全家透過繪畫對話療癒

生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對癌友家庭而言,是全家人的事!中壯年罹癌人口攀升的同時,衍伸出癌友與家庭成員經歷因罹癌所造成的新家庭角色分工與任務;未成年子女必須學習因應父母罹癌的衝擊、癌友也不知如何與子女溝通病況,傾聽他們的感受、更衍生出家庭照顧人力不足和經濟等問題。

Read more

COVID-19 疫情與防疫,如何影響醫療品質?

── 臺北榮總安寧病房總醫師收病人住院經驗分享

「您好,請問是xxx的女兒嗎?我是臺北榮總安寧病房總醫師,我姓陳。」「是,陳醫師您好!」「您好,我們病房有收到同意書,得知您媽媽先前有想要申請入住安寧病房,這通電話是想通知您,今天我們病房有空出一張床,不知若明天安排您媽媽入住,是否ok?」

Read more

急診菜鳥參上!

我的雙腿好痛。半夜睡覺前,我開始思考哪裡出錯了。今天站得太久,累積的疲勞感一瞬間湧上來,大腿兩側不停顫抖著,感覺隨時抽筋都不意外。僅僅上了六個小時的班,卻在內科急救室的狹小空間裡累積了八千多步,想想應該是前一天說了不該說的話,觸犯了醫院古老的禁忌。──「病人沒有想像中那麼多耶。」

Read more

口齒清晰

很多時候跟病人說話,說到後來我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口齒不清導致對方聽不懂我的話。甚至有幾次被病人東扯西扯,好不容易結束之後,我會問護理師:「我的說明不夠清楚嗎?」「你講話口齒非常清楚,不是你的問題~~」門診的病人很常需要開診斷書,那是一件麻煩的事….

Read more

一個病毒學家與大學校長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本個人從研究病毒的科學家,轉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科學行政者,及成功大學校長的教育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是否應該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記載下來,從凡事往前看以憧憬未來,漸漸轉成凡事往後看以緬懷過去的習慣,這種心境的改變恐怕是許多晚年人的共同心態。

Read more

同理心病人的感受,讓症狀獲得改善!

兒子年紀滿六個月後就開始生病,屁股或大腿的內側就開始出現像青春痘的紅腫突出物,雖然有到藥局諮詢藥師的建議:購買軟膏塗抹傷口,避免細菌感染。但是幾天後,突出物的紅腫還是沒有改善,突出物的症狀有愈來愈硬的感覺….

Read more

Total care

剛來腎臟科時,學長問我要不要試著total care,意思是要我全權負責病患的醫療處置。一床70多歲、主訴發燒及半身無力的阿嬤,仔細但快速地瀏覽過她的病史和藥單。她的初步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而床邊的理學檢查證實,阿嬤的右肢比左肢無力一些,連平舉雙手都做不到。感染會有這樣的情形嗎?

Read more

黃信彰

SHINN-JANG HWANG, M.D.

台灣肝病、家庭醫學專家。現為恩主公醫院院長、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全台第一位使用干擾素治療C型肝炎的醫師,後轉至家庭醫學科發展社區醫學,擔任陽明醫院院長期間打造出士林北投緊密的社區醫療網。退休後轉任恩主公醫院院長,讓三峽、鶯歌、八德、大溪的民眾在地就能獲得優質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