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見教授的多重角色與貢獻

高明見教授,為臺灣神經外科與雷射醫療的先驅。曾赴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進修,掌握前沿技術,並引進三叉神經痛電燒治療及雷射手術技術,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退休後,全心投入腦中風防治與衛教,推動早期篩檢和介入。他也舉辦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活動,提升護理品質,貢獻卓著。

Read more

高明見 MING-CHIEN KAO, M.D., PH.D.

高明見教授,為臺灣神經外科與雷射醫療的先驅。曾赴東京大學和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進修,掌握前沿技術,並引進三叉神經痛電燒治療及雷射手術技術,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退休後,全心投入腦中風防治與衛教,推動早期篩檢和介入。此外,他舉辦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活動,提升護理品質,貢獻卓著。

Read more

暢談永續醫療要素

「永續醫療是什麼?」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上闡釋表示,就是專業要夠用要夠好,還有培養人材,以及做好在地醫療。他並強調,花蓮慈濟醫院不只沒藥找藥,還要中西藥合療,救台灣也要救全世界。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於這個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行,計有包括台灣在內12個國家地區、151個單位參展,號召更多民眾加入永續行列。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獲「亞太頂尖永續長」獎,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及專業醫師更於10日親自示範及推廣運動醫學。

Read more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登場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亞太永續論壇」今天熱鬧登場。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致詞時表示,今年台灣醫療院所在永續發展上已有明顯進步,但同時也面臨到一些困難,以致仍無法達到4%的節能減碳目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克服。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說,衛福部願當醫療院所的後盾,「凡有新的發展,需要修法,衛福部都會配合」。

Read more

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三明治世代」可能需同時照顧孩子與年長父母,並兼顧工作。有鑑於此,優照護出版《分身有術的「新孝道」:家人照護的另一種選擇》,提出「新孝道」的觀念,強調處於衰弱及亞健康狀態的長輩不需要7天24小時的全天候照顧,推廣短期照護服務作為家庭照顧者的「分身」,並提倡「支援長者自立生活」,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Read more

謝瀛華跨越兩岸的醫療心

謝瀛華院長,曾在北醫及長庚大學教授老人醫學和家庭醫學,並擔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執行長,創立家庭醫學科。他跨足中國大陸,出任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推動兩岸醫療交流。在血液病中心的貢獻尤為突出,成功進行多次非血緣骨髓移植。他以無私奉獻精神和卓越技術,成為兩岸醫療界的楷模。

Read more

謝瀛華 YING-HUA XIE, M.D.

謝瀛華院長,曾在北醫及長庚大學教授老人醫學和家庭醫學,並擔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執行長,創立家庭醫學科。他跨足中國大陸,出任東莞台心醫院執行院長,推動兩岸醫療交流。在血液病中心的貢獻尤為突出,成功進行多次非血緣骨髓移植。他以無私奉獻精神和卓越技術,成為兩岸醫療界的楷模。

Read more

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 徐克宇接任理事長

社團法人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於7月26日完成理事長交接,由林坤正將重任交棒給徐克宇。該聯盟致力於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ESG規範,聯合南投、苗栗及澎湖等縣政府衛生局、偏遠地區醫院及企業,共同推動智慧健康照護。

徐克宇表示,隨著7月起法令開放視訊看診,聯盟將擴大遠距醫療服務,提供全方位智慧保健醫療,提升民眾就醫可近性,降低交通成本及碳足跡,改善醫療城鄉差距,促進醫療平權,提升國民健康。南投縣衛生局預計9月啟動遠距醫療視訊看診服務。

Read more

研究肝病輔助治療和保健 小分子褐藻醣膠成顯學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上海科林臨床生物資訊學研究所合作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的對照研究,日昨在發布小分子褐藻醣膠在肝細胞癌(HCC)輔助治療中的初步成果,研究結果表明,小分子褐藻醣膠在輔助治療方面具有潛在價值,為肝癌輔助治療和保健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