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醫療與教育平等

陳宥達,展臂接住遲緩兒

「服務不必到天涯海角,莒光號到得了的地方,就有無數雙眼期盼著。」陳宥達醫師許下承諾,決心前進偏鄉、深入社區。2015年遠赴美國取經,將「偏鄉醫療X親子共讀」的模式引進台灣。他說,「如果生而不能平等,醫療與教育一定要平等」,期望為弱勢家庭的兒童翻轉人生。

Read more

陳宥達

YU-DA CHEN, M.D.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理事長。
大學時存錢參加非洲義診,後投入偏鄉醫療,發現家庭功能失常易造成發展遲緩。創辦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勸募童書並推廣學齡前親子共讀,獲社會廣大響應。

Read more

無法拒絕的拒絕

「拒絕」這件事,不見得一定得劍拔弩張,我雖然客客氣氣,但是態度很堅定。堅定的態度,來自於醫療品質本身。如果醫療的部份搞得亂七八糟,當然就必須對病人的要求妥協,甚至會被予取予求。

Read more

大疫當前,比預言更重要的事 ──

我看《十月終結戰》

《十月終結戰》小說的故事在2017年孵育,當時電影《神鬼戰士》導演雷利.史考特問勞倫斯:「你覺得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威脅是什麼?戰爭?核威脅?全球暖化?」勞倫斯回答:「一場人類擋不住的病毒大流行!」他花了兩年多研究撰寫《十月終結戰》,交給出版社沒多久,全球爆發百年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壓力症候群 正隔離了全世界的心

COVID-19 肆虐全球,人們不僅擔憂病毒入侵,更是面對行動限制、工作停擺、收入減少等問題。心理學家創造了「新冠壓力症候群」一詞,來描述疫情之下,民眾心理的情緒影響。這就是我們目前活著的世界,唯有重新調整腳步,才能找到與自己和解的平衡點。

Read more

幕後英雄

外傷醫療看似一個絕對英雄主義的專科,外傷醫師呼風喚雨搶救生命。事實上,外傷醫療是團隊任務,少了任何一個團員都不行;其中放射科醫師就是這樣一個至關重要、卻顯少被病人知道的幕後英雄。

Read more

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

那天,太過年輕的我,與負責監督我的主治醫師拍桌子對吼。
「您就這樣把病人送到專責病房,上面人手這麼不足,不一定會照顧啊!不插管,您難道要讓她現在就死在我面前嗎?」
主治醫師一摔手機,帶著滿腔的狂怒指著我的鼻子—這是一向溫和的他第一次這樣對我說話──「妳現在插管,她上去一樣死在病房裡!腦子清楚一點!」
我氣得換氣過度。還想再爭,微微轉頭,卻看到了資深護理師的眼神。

Read more

我在馬紹爾群島的日子-淺談全球衛生與醫療外交

台灣友邦馬紹爾是全世界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高糖高鹽高油少蔬果的飲食使得慢性病盛行率居高不下。疾病伴隨的失能不僅造成勞動力減損,所衍伸龐大的轉診費用,更對財政問題雪上加霜。台大家醫科蘇柏維醫師前往馬紹爾進行醫療外交援助計畫,為當地的健康醫療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