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徐克宇專欄】運用智慧醫療照護科技完善ESG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公益篇


徐克宇
  • 醫生馬上看 遠距醫療照護平台 創辦人
  • 社團法人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 共同創辦人
  • 大中華區及美國矽谷的高科技投資及管理30餘年經驗

2016年参與了國際扶輪基金贊助的好心肝肝病篩檢的公益活動,認識了一位醫師,每年利用假期到拉拉山後山部落做義診,看了他隨身小筆記本,收錄了許多長者的病歷,並自掏腰包準備藥品,感佩之餘,忍不住地問了他:「您每次看完診後就和老人家們說明年再見嗎?為什麼不用遠距醫療的模式為這些長者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呢?有沒有和其他到這個地區做公益服務的醫師做協同合作?」1990年代中我住在美國矽谷,那時還沒有網路,就已使用電話為小孩和家庭醫師做遠距問診,用傳真機收醫師的處方簽,再去附近的藥局買藥,節省了很多時間,費用也比較低。

個人因從事高科技風險投資的工作,對互聯網的應用做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常常思考如何運用互聯網的資通訊科技,創建一個可以永續的雲端公益服務平台,這也是我加入扶輪社的動機,學習如何做社會公益服務。

由於肝病篩檢公益服務的機緣,起心動念創建一個互聯網遠距醫療照護雲端平台,免費提供給所有公益服務的醫師和團體使用,並支持跨機構合作的機制,輔助他們為偏遠地區和弱勢民眾做更好更多的服務。花了幾個月做評估和規劃,明白這個平台的複雜度是遠遠超過Uber叫車系統,需要較大的投資和時間去開發和營運。在當時的醫療法規和市場需求面,作為一個醫療界的行外人,我沒有找到可永續和盈利的商模。但是想像著,如果未來全台灣有500個醫師(不到台灣1%的醫師人數),每週各上線1小時照護10個偏鄉病人,一週就可以照護5千個人次,一年就可能有25萬個人次,這樣的社會效益頗令人心動。何况,互聯網應用服務成功的模式,許多是先本著我為人人的精神,提供免費或補貼服務,等待造浪成功,才能創造人人為我的收益和盈餘。由公益服務開始,先投入開發平台和驗證服務模式,等待時機和東風來時,就可享有市場先行者的優勢。果然,熱情、樂觀和冒險精神是創業者必備的基因。 觀察各種醫療照護公益服務,往往具有一次性、偶發性和破碎性的缺失,更不用說個資安全和隱私權管理了。義診醫師孤鳥般獨力奉獻愛心,義診團體大隊人馬長途跋涉到偏鄉,但照護的人有時比服務的人還少,個別醫療專科社團只由人的一個器官作醫療照護標的,慈善機構捐贈效益不明,只得到了感謝狀、照片和故事。由ESG的角度來看,這往往有高碳排、低效率、無法衡量和社會效益不足的問題。如何建構一個以人為中心,具備可永續、可衡量、有智慧、有溫度、有效益的全人照護服務架構,是我做系統規劃時的主要考量。數位化平台、GDPR隱私權管理、智慧量测裝置、AI輔助、資料共享、跨機構協同合作以及以個別服務場景打造服務流程和輔助智能,則是打造解決方案的準則。

經過多年推動偏鄉智慧醫療照護服務的摸索,由林健盛醫師、林坤正先生和我三人在2020年共同創立了社團法人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秉持著ESG的精神,觀注相關利害關係人的得失,逐漸發展出一個以縣市政府衛生局為核心,結合在地醫療院所、公益醫療團隊和企業CSR公益資源,以預防醫學和智慧照護的模式,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建立符合SDGs第三項的低碳永續健康福祉城市。

在此要感謝南投縣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對於打造低碳永續健康福祉城市的的遠見和决心,以及衛生局各級同仁以及衛生所醫護的人員的熱情參與。也特別感謝優盛醫學科技公司CSR公益服務的慷慨捐贈,讓我們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首次達成結合在偏鄉第一線照護民眾健康的衛生所,共同以智慧預防醫學的模式,提升偏鄉社區醫療照護服務的願景。這個在ESG願景引領之下的多方合作模式,快速的帶動了多個縣市合作的楔機,也獲得了多少家上市上柜公司的認同和支持意願。

有關具體實施方案,第一階段設定以偏鄉社區的日照點及原民文化健康站為主要照護場域,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場域有最迫切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ESG的評估準則,這些場域也是具有最大的社會效益。結合日照據點的場地、照服員、電腦和網路,首先導入互動式視訊衛教,提升民眾對於日常生活及各種常見疾病的保健意識和做法,建立和社區互動的連結及關係。其次導入企業捐贈的智慧量測裝置,將每日量測的血壓、血糖、血氧、體重及體脂等數據自動上傳到雲端平台,根據當地衛生所醫師所設定的標準值,當數據超標的時候,平台會自動通報给指定的家人和衛生所護理師的APP,護理師依照APP所建立的工作卡,主動撥打視訊電話給照護據點的照服員,經由照服員的協助向長者做電訪關懷,探詢長者的健康狀態,視情况,或給予保健諮詢,或協助做視訊看診或到衛生所看診的掛號。服務流程中所產生的生理量測、異常通報、電訪關懷、視訊看診及到衛生所看診的數據,都能即時以去個資的形式呈顯到衛生局及捐赠企業的平台帳户內。當醫師以視訊方式為長者看診的時候,家人也可以視訊的模式陪同長者看診,提升偏鄉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對家中長者的關懷和照顧。在這種生態合作架構下,各個利害關係人共創了多贏共好的合作模式。

首先,對偏鄉民眾而言,可增進對長者的預防醫學照護服務,藉由衛生所提供視訊門診服務,提升民眾就醫的可近性及方便性,降低民眾就醫交通及陪診費用,以及就醫交通產生的碳排放。此外,支持家人共享長者的健康數據及視訊陪診,提升家庭的溫暖及和諧。

衛生局方面,可借助企業CSR資源,增進對偏鄉長者的健康照護服務,提升偏遠地區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及數位化,強化社區照顧據點的功能和效益,促進完成建立低碳永續健康福祉城市的目標。衛生局並可利用企業捐贈的數位化醫療照護平台,將每年為長者做的各種健康檢查數據導入,结合日常社區或居家量測的身理數據,建立有別於衛福部以民眾醫療和用藥紀錄為主的健康存摺,未來亦可將此健康大數據整併到衛福部的健康存摺中,為民眾的智慧照護做更好的運用。

由於醫療照護是一個法令高度監管的特許服務,如何確保公益服務能符合法規,避免好心做公益卻觸法受害,對企業CSR公益而言,是一個核心的顧慮。藉由和地方縣市衛生局合作的模式,對企業而言,可安心的接納此一創新數位化、可永續,可衡量績效的CSR社會公益服務模式。由衛生局管理並授權的去個資化服務數據報表,具有高度的可信賴性、合法性和即時性。除了照片和感謝狀,服務數據可供企業評估社會價值,包含節能減碳,降低醫療照護成本及健康促進的效益,可提升企業CSR資金的運用效益,以及ESG報告的質量。

企業好心做公益,要符合可永續、可衡量、有智慧、有溫度、有效益的全人照護服務的準則。多方生態伙伴共創共好模式,是達成最大社會效益和影響力的方法。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苗栗縣獲贈16套智慧照護設備

遠距智慧之光 照進偏鄉醫療

再度捐贈南投縣45套智慧照護設備

偏鄉醫療看見遠距智慧希望之光

邁向2030永續發展目標高峰會

雙和醫院提早佈局 救人也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