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止於至善。

文/林思偕醫師

(Photo by Izzy Park on Unsplash

最近又有醫學生輕生的憾事。 聽說學生成績很好 ,沒什麼異樣。

在醫界有個不成文的潛意識: 「追求完美, 止於至善。 」因為如果你不完美, 病人就完蛋了。

學生眼裡的臨床教授, 嚴謹 , 迅速, 確實, 沒有瑕疵 ,是完美的化身。

看病人,做研究, 還當學會理事長 …… 無所不能。

醫院充滿完美嚴格的意象 。這是學生膜拜的 stereotype。 充滿傳奇的故事 ,裡頭沒有任何運氣。 做不到像老師那樣,只會帶來沮喪。

現今的醫學教育不重視「自我療癒」。 大學的老師 因為要追求完美, 大概也沒空理學生吧。

在教育部的「追求卓越」聲中, 所有的事情都在進行評比 。

識時務的老師大概都知道, 「研究產出」而不是「輔導學生」,才是他該關心的事。 不然, 誰來關心他呢?

關懷學生有「點數」嗎? 還不如順服於KPI的篏制, 教學就點到為止, 苟全性命於亂世。

服務於教學醫院的臨床老師, 常常覺得, 要教會醫學生, 不如自己來比較快。

學完基礎,充滿人文憧憬的醫學生,走進醫院: 這就是醫學 ?錯愕幻滅。

師生之間沒有了世代傳承之愛,只有利益的算計。失敗者咎由自取:「為什麼不去死一死算了。」

我們從未想過, 我們想跨過的門檻, 有時候會隨境而異。 有時候非人力所能左右。

我們總是忽略運氣的成份,以為世間沒有什麼莫可奈何的事情, 只有自己不夠努力。 其實人生的真相是 :三分靠打拼 ,七分靠運氣。

媒體報導的,每個都是人生的勝利組。 事實上, 更多的是安靜的失敗者, 不願意發聲, 躲在暗處哭泣。

我也曾經,把外界的評價作為快樂的來源 ,發現自己逐漸失去自我慰藉的能力。

於是我用寫作反思, 企圖縮短醫生與凡人之間的距離。

醫生並非超人。 和病人一樣, 我們也必須吃,睡,呼吸, 休息,運動,玩樂。 並承認自己不完美。

失敗者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要過。沒必要非得高人一等。我是教授,但我也是人 ,我很脆弱 。

只有看你長大的人知道你, 他們會盡其所能傾聽你的苦, 他們容許你在他們面前哭 。

不用外界證明, 你其實很棒。 你需要不斷地被提醒 ,那些在人生裡曾善待你的人, 感動過你的文字。

有了愛和意義的人生,「 成就」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本文經林思偕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追求完美, 止於至善。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