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樹

(Photo by Akira Deng on Unsplash

文/林思偕醫師

開往醫院途中兩旁的櫻花樹盛開, 媽媽卻有一點酸酸的,作嘔的感覺。

最近這兩年, 她太常開這條路了。 旁邊坐著一個安靜的5歲女孩, 小玲,是她的女兒。

兩年前的某個晚上, 小玲突然變得蒼白, 全身瘀青, 白血球十幾萬。 醫師宣告,小玲加入了 「急性白血病」的行列……

可是今天的任務不同。 這次他們是來拔除Port-A的。

Port-A就是「人工血管」,底座由特殊矽膠製成,埋在皮下,供化療藥物以特製針頭在上面做注射, 可長期留置。

本來應該高興的, 畢竟這意味治療成功 ,漫長戰鬥的結束。

可是小玲不太開心, 依偎在媽媽身旁。 經過數不清的化療, 並不那麼幸運 ……小玲變得不愛說話, 走路有點不平衡, 思路有點障礙。 小玲總是害怕。

小玲尤其痛恨右胸前那個小小的突起(Port-A的底座)。 恨它使她變難看,恨那些進進出出的針頭…… 小玲很想拿刀子,把它切個粉碎……

他們來到手術室, 護理師為小玲穿上手術衣的時候, 小玲身體開始不停地晃動。

麻醉科醫師走進來了。 他看起來滿臉倦容, 眼睛充滿血絲, 應該是昨天值班沒睡吧。

他先是例行公事的詢問: 有沒有藥物過敏? 昨天晚上最後一餐是什麼時候吃? 有沒有假牙?……

醫生的手沒有離開鍵盤, 眼睛從未離開螢幕, 小玲身子晃動的越來越快。

終於 ,醫生抬起頭 ,目光望向小玲。 他察覺有些不對, 輕聲安撫說:「 小玲,你是不是很緊張?」

接著醫生望向媽媽。 媽媽說:「 何止緊張,她簡直嚇壞了!」

醫生把媽媽拉到一旁「了解」。 媽媽說小玲想擁有那個「東西」。醫生問媽媽,小玲最喜歡聽什麼床邊故事。 媽媽說 ,可能是「三隻小熊」吧。 孩子一直叫自己是小熊。

醫生心裡有數 , 轉過來彎下腰, 摸摸小玲的頭, 告訴她:「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跟這鬼東西打交道。」

醫生說:「東西拿下來,一定交給小玲處理。」小玲情緒慢慢平緩下來。

「這次我們只吸吸藥, 不打針。」 醫生說: 「我們還可以讓你選你喜歡的味道喔。」

小玲點了點頭 , 不再顫抖, 並選了櫻桃口味的。醫生解釋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輕柔地為小玲戴上面罩, 身子往前傾, 在小玲耳邊低語:「 從前從前, 森林裡住了三隻熊: 熊爸爸, 熊媽媽, 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熊,名字叫小玲……」

小玲迅速進入夢鄉, 臉上還掛著微笑。孩子開始接受手術, 媽媽選擇一個走廊安靜的角落,開始哭泣。

她為小玲失去的童年而哭。她為小玲這兩年住院接受那麼多痛苦的procedure ,卻沒有得到適當的鎮靜和麻醉而哭。

她為這些年來照顧小玲, 那些不眠不休身心疲累,卻又溫柔對待脆弱小孩的住院醫師而哭 。

另一方面她是喜極而泣。 小玲活過來了, 可以長大, 結婚, 甚至有一天,擁有自己的孩子。

她感謝這位素昧平生的麻醉科醫師, 好心而敏感的察覺孩子的不安, 把這最後一次的手術, 變成一個小小的勝利。

歸途中, 兩旁的櫻花樹開得燦爛。媽媽擦乾眼淚,欣慰的看著旁邊的小玲。小玲手上緊握著一個塑膠袋, 裡頭是還沾點血跡的Port A。

#醫學不是機械的動作而是愛的藝術

本文經林思偕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櫻花樹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