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裡的優築生命之道:預防暴戾之氣

文/醫病平台 胡海國(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

【編者按】本週是針對美國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大規模射擊案,邀請醫師發表意見。長年關心台灣全民精神健康的「精神健康基金會」發起人胡海國教授在此分享他的看法。希望醫界與社會大眾正視這社會問題,政府也能未雨綢繆提出防止社會暴力的政策。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下一代的主人翁」需要真正的朋友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從英勇捨己救人的鄭達志醫師談起

(Photo by Joshua Rawson-Harris on Unsplash

全球地球村,竟「不可思議」的出現層出不窮的、令人困惑、不安的青年人槍擊事件,例如多年前,挪威奧斯陸一位社會青年,竟似孤狼,帶著社會怨氣,對夏令營學生冷血的槍擊事件,造成全球震驚。最近美國德州(BBC News-中文版)事件,幾年前科羅拉多州(維基百科)事件及最近接連發生的類似事件。美國上下無不氣餒、生氣、困惑,而重視校園安全防護的呼聲四起。

由於資訊暢通、生活型態類似,這種西方世界的社會事件,在地球村的其他地區,也均有類似事件的發生,在槍枝流通嚴控的台灣,就有種種校園刀傷學生或者遊樂場內刀傷孩子的種種事件。誠如Wall Street雜誌的評論一樣,我們不只要加強學校的安全防護,更需要重視現代社會生活形態對年輕人精神健康不良的重大影響。

成長在這依賴「信息與符號」而且快速運轉的資訊時代,不少年輕人,正抓緊這快速步調,在「信息與符號」內篩取生命成長資源,追求他的愉快來源;當訊息的流動速度很快,就易於強化人性裡追求新奇的本性表象,因而,理所當然的,就在符號資訊裡,迫不及待的要盡量能夠趕上時代的信息,因而情不自禁地落入「追求時尚」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此情此景,人人當然捨不得花時間在實體親身體驗的人生經驗,因而每天的生活失去了與歷史、與土地、與真實世界與他人實體的認識與互動,無法堆疊他豐厚的人文內涵。他失去「我」與「非我環境」的心境與腦神經通路的連結。這不只淡化了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歷史之間那種一體的思維與感情,更使其內在所感受一個人「存有於世」的內涵變得虛弱、薄弱,其自我的內涵是貧乏而不厚實,這種種人生經驗與精神生活內涵,都刻畫在一個人的腦結構與功能裡面。

除了上述人生追求的淺薄與單純化,造成精神內涵的虛弱與薄弱外,當有任何生活的挫折或有任何人生衝突時,就沒有豐厚的內在精神資源與腦功能力道,可以作為面對現實生活困擾的後盾。然而,常態人生歷程中的挑戰是無止盡的,因此這種沒有後盾、沒有安全的人生感受,可以說是一種無止盡的人生歷程。循此,他內在的不安、空虛、無助、無望、無就感、孤單、孤寂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現象,其應對人生常態的挑戰,就無法施展他「原本聰明頭腦的腦力」了。因此,在「腦力不充沛」的情況下,面對人生常態中不可避免的種種挑戰,就缺乏應對的彈性與靭性。 這正描繪了當代社會裡,成長在這依賴「信息與符號」而且快速運轉的資訊時代的不少年輕人的精神狀態與生活內涵。

身處這美麗家園的台灣,我們確實需要在社會上宣揚,當代依賴「信息與符號」而且快速運轉的資訊時代中,那普遍發生「腦力不足以應付現代生活的不健康生活型態,會落入持續運轉的普遍之生命病理(life – pathology)循環」, 這種普遍「生命的病理」,就是我常常在說的社會冰山現象,它在某些特定的生活場景中,就會激發干擾社會安寧的事件。 面對這種普遍「生命的病理」,我們就需要努力從事每天日常生活習慣中「 優築生命的生命建設工程(life -construction)」,與週遭的人與環境建立豐富綿密連結,轉向陽光亮麗的生命境界。

如此有效引導社會大眾,可以「從頭腦的認識到維持腦力與壓力負荷的平衡」不致於在日常生活發生精神生活的困擾(或精神疾病),使能在每天的生活中用心從事「心腦操練(Brain-Mind Exercises」的生命建設,汲取人生與環境互動的經驗,促使「腦結構發揮可塑性成長與功能的提升」,朝人生具調適功能之「超越性與演進性」而茁壯發展,不只人人「頭腦健壯」,應對人情事故的「心理功能夠靈活」,而且日日創造豐富的人生,堆疊個人人生兼俱「自強不息、駕性圓融與慈悲博愛」的幸福感,盡情發揮「頭腦三區塊」所職司的三個同存的「自我存活、同理他人與關懷他人的本性」,進而逐日開創文化環境中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這正是我在精神健康基金會和全國的精神健康同道們,用心推廣台灣扎根的優築生命建設工程,努力推展精健道的重要內涵。這當值得大家一起關心、一起努力。

本文經醫病平台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醫病平台/ 資訊時代裡的優築生命之道:預防暴戾之氣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