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登場

陳建仁盼民間響應永續 陳時中讚許21家醫院獲獎

台灣與世界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對永續發展的追求和期盼都是一樣的,他認為這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跨族群的綠色公民行動。他並說,氣候變遷在全世界造成非常多的危害及困境,留給我們的反應時間已經不多,我們必須加緊行動,團結起來為我們共處的時代創造美好的地球。

Read more

幫助患者敞開心房的治療犬翁尼

德拉羅莎是一位專門從事動物輔助心理治療的心理學家。與4歲的拉布拉多犬翁尼一起在墨西哥市的綜合照護中心,為遭受酷刑和極端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在這裡,MSF的醫生、心理學家、社工、精神病學家和物理治療師團隊,為患者提供全面且長期的照護。

Read more

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大開本新裝版):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

台灣約有92萬名被自律神經失調所困,但確診病患僅有1萬人左右,你或你的親友也可能是其中之一。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症狀天差地遠,所造成的影響與程度也無法一概而論。有1/2到1/3的病患自律神經失調症病患,是在其他各科中檢查不出病因或原因不明的。

Read more

實踐在地老化的服務 蔡篤堅分享社區經驗

健康亞洲董事長蔡篤堅推廣智慧醫療及科技醫療等應用不遺餘力。於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時,曾讓大一的醫學生藉著實際操作,深入理解社區營造的困難及方法,尤其在高齡化社會時代,如何用智慧醫療科技幫助老人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好;課程設計就是為了讓未來的醫師們運用創意,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的具體實踐。

Read more

智慧南投 樂齡照護:以智慧科技營造低碳永續健康照護

因應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數位健康照護模式是未來新常態,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指出以策略性的創新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將有益於全民健康覆蓋,利用數位健康技術賦權於病患,以提供更優質、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升品質成效與民眾整體健康福祉。

Read more

生命的指導

病人用生命在教我們東西。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常跟我們說這句話:「病人是醫生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身體當教材。」坦白說,年輕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總覺得有點似是而非,甚至有些做作。病人就是病人,有病才來找醫生,並不是特別來教醫生的,醫生幫他治病,也是基於職責,何來的教與受之有?

Read more

帥賢斌

HSIEN-PIN SHUAI, M.D.

麻醉/婦產雙專科醫師,詩人、雅石收藏家、攝影師、登山家。住院醫師時期曾於深夜遇到急產婦人,危急中為新生兒插管成功,深到自己不足,決心考取麻醉專科醫師執照後再完成婦產科訓練,並結合兩項專科所長發明「剖腹產加上拉皮去疤」。鍾情於詩,以「帥一生」(音同「帥醫生」)為筆名,出版過五本詩集。

Read more

拯救胎兒計畫日本篇 看見台灣醫療軟實力

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北醫附醫及台兒診所,共同發起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劃,7月12日由首位結訓醫師──來自日本名古屋的整形外科醫師森田皓貴,分享在台受訓心得。森田醫師將於七月底學成歸國,透過訓練計畫善意的延續和傳遞,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軟實力。

Read more

病人到底想說什麼?了解病人情緒背後的需求

我在醫院工作其中一項是處理病人意見反應,其中有讚美肯定也有抱怨建議。在讚美部份,都是肯定醫護人員在照顧盡心用心而且親切溫暖;抱怨部分,大約六成跟工作人員的語言表達或肢體動作讓病人感受不佳有關。我察覺到因為攸關「人命」,雙方的標準都比較高一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