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怪奇醫療史:從疫苗發明、疾病歷史、護體神功、縮陽症、按摩槍等,解開最不可思議的醫學古今事

武俠小說的功夫「縮陽症」真的存在嗎?根據文獻的整理,縮陽症由來已久,而且與文化有密切的關係,在某些地區有大流行的紀錄,東南亞國家就曾經發生過;印象派藝術家的眼疾:梵谷酷愛黃色,是與服用「毛地黃」造成的黃視有關?而莫內狂放抽象的風格是因為白內障?

Read more

黃富源

FU-YUAN, HUANG, M.D.

人稱「黃頭」,台灣兒科界祖師爺,自幼立志當個「很會看病的醫師」,內心善良,溫柔無私,永遠將病人利益擺在第一位。設立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24小時新生兒檢驗室」,創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一張嘴、一雙手、一個聽診器」,他帶著無數學生,永遠守護病童。

Read more

強制住院與否?精神科醫師的兩難

「林醫師,總院急診說有個病人自殺風險高,但他不願意住院,等一下他們會打針鎮定後送過來分院,辦理強制住院。」問之下,初步知道病人只是憂鬱症,最近一個情感事件後的自殺企圖與行為,似乎不符合精神衛生法中嚴重病人的定義,而病人又拒絕住院,這樣打針讓他睡著送來強制住院實在不妥…

Read more

熱心熱血 情定偏鄉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發出新聞稿,呼籲民眾踴躍捐血。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3.4天,創下今年新低,尤其急缺A型與O型血。一般情形,血液庫存量要維持在7天以上較為安全(綠燈),4至7天為偏低(黃燈),4日以下即是危急(紅燈)。

Read more

向救災英雄致敬

土耳其強震 北榮醫護冒命前往救援

台灣時間2023年2月6日上午9時17分,土耳其卡赫拉曼省發生規模7.8的極淺層強震,災情慘重。台北榮總配合北市消防局,派遺二梯次共四名醫護人員,隨同台北市消防局搜救隊至土耳其協助。台灣目前已派出去一百多人,他們是台灣英雄!祈求醫護同仁及所有搜救隊的英雄都平安!

Read more

「自主停止飲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的臨床與倫理思考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雖然醫學進步使平均壽命延長,卻有不少人是處於臥床、失智或失能的狀態。另一方面,婦女生育數目降低,總人口為負成長,工作人口的扶養負擔加重。這些反應在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民眾的主要動機上:預作生命末期安排,避免身心痛,並減少晚輩的決策壓力與經濟負擔。

Read more

菊子:客家庄的醫生娘

在台灣1960年代,農業社會的無醫村中,醫師娘幫忙照顧病患,有醫無類,體恤貧弱,在鄰里成為人人稱羨並且景仰的醫生娘。如實地活在南台灣的客家庄,風雨無阻地在新埤鄉的建功醫院打造出一片自己的夢土。但人生的禍福總是難料的,看似平順幸福的日子,往往因一場意外而整個改變…..

Read more

老君醫師

不同於每週一次固定看診的特約醫師,locum醫師並非該醫療機構的正式員工,而是臨時從院外來支援,執行請假員工的工作。醫師請假原因多為年度休假、病假、產假、進修,甚至離職。通常診所或小醫院較有代班醫師的需求,可想而知,單人執業的診所需求較大,而偏鄉診所較難找到人選…

Read more

王照元

JAW-YUAN WANG, M.D., Ph.D.

國內大腸直腸外科權威、南台灣達文西腸癌手術一把手,創下全台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達文西手術9年逾600例歷史紀錄。投身偏鄉醫療,曾連續十多年在山上服務而錯過除夕;積極向健保署爭取,成功達文西手術納入健保;接任屏東醫院院長,誓將最好的醫療帶到高屏溪的另一端。

Read more

講實在話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曾經上過一堂課叫「醫病溝通」,裡面談了很多病情解釋的技巧,包括如何宣布壞消息,以及要有同理心等等…其中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說:「盡量不要在病人面前提到『死』這個字,或是用『死』來威脅病人,這會讓病人覺得我們在詛咒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