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開設婦產科診所執業二十多年,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王伊蕾醫師,在大學時就已知道「無國界醫生」這個組織,心嚮往之卻一直錯過;在她年屆五十後的某天,瞥見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徵求女性婦產科醫師的消息,於是她便馬上動手申請加入,並暫停原本診所看診工作,全心投入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任務。
「憂鬱症」彷彿一層金鐘罩,青少年禁錮。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些青春正盛的個案,外顯的症狀大多是神情憂鬱、雙眼無神、出席不穩定、有些手上還留有自我傷害的痕跡。這些憂鬱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多有自我期待高、完美主義、易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也常伴隨人際困擾或生命中重大創傷等。
台東朱眼科診所院長,極地探險家、攝影師,曾在零下40度的地方扎營十天只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以醫師為終身志業,擔任台東醫師協會理事長期間積極抗疫,保護民眾生命與健康。夢想是環遊世界,足跡已遍及七大洲137個國家,過去十年更造訪過南極6次、北極9次,在鮮有人煙的極地,捕捉一瞬的永恆。
讓人心痛的是,有時活下去是如此艱難的事。昏迷指數三分是最重度的昏迷,眼不會睜、口不發聲、肢體毫無反應。每分鐘心跳低到四十下的他,在深度昏迷之中,竟驚人地挺過兩週,撐到孤苦伶仃的妻小終於有了活路──原來這是真的,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整日看與疫情有關、重複報導的新聞內容,覺得好煩、覺得自己快得憂鬱症了。」這是今年初我們製拍一部提醒青少年如何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產生的壓力與情緒困擾的影片,其中一位受訪學生帶著笑容、脫口說出的分享。說出「憂鬱症」這三個字,對現在的青少年似乎不是難事….
陳榮基,虔誠的佛教徒,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協助洪祖培教授促進神經精神科分科,讓醫學教育的分界更為明晰;全心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建立台灣第一個公立醫院的緩和病房;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法」在立法院通過,不少家屬和法師甚至稱他為「活菩薩」。
「上方的老鼠除了代表鼠年,也因為泡泡龍們沒有藥可以治療,在醫界裡就像一群白老鼠,只能配合作著一次次的實驗,不斷摸索。」若鈞接著說,「的中的點代表台灣。下方的窗櫺代表生命的裂縫,但當陽光穿透灑落下來的時候,就能發現生命裡,原來還有數不盡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