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個人從研究病毒的科學家,轉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科學行政者,及成功大學校長的教育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是否應該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記載下來,從凡事往前看以憧憬未來,漸漸轉成凡事往後看以緬懷過去的習慣,這種心境的改變恐怕是許多晚年人的共同心態。
兒子年紀滿六個月後就開始生病,屁股或大腿的內側就開始出現像青春痘的紅腫突出物,雖然有到藥局諮詢藥師的建議:購買軟膏塗抹傷口,避免細菌感染。但是幾天後,突出物的紅腫還是沒有改善,突出物的症狀有愈來愈硬的感覺….
剛來腎臟科時,學長問我要不要試著total care,意思是要我全權負責病患的醫療處置。一床70多歲、主訴發燒及半身無力的阿嬤,仔細但快速地瀏覽過她的病史和藥單。她的初步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而床邊的理學檢查證實,阿嬤的右肢比左肢無力一些,連平舉雙手都做不到。感染會有這樣的情形嗎?
台灣肝病、家庭醫學專家。現為恩主公醫院院長、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全台第一位使用干擾素治療C型肝炎的醫師,後轉至家庭醫學科發展社區醫學,擔任陽明醫院院長期間打造出士林北投緊密的社區醫療網。退休後轉任恩主公醫院院長,讓三峽、鶯歌、八德、大溪的民眾在地就能獲得優質的醫療照護。
Plumpy’ nut,我已經幾十年沒見過它了。我曾在無國界醫生組織任職,在其中一項專案裡,我們為病人提供 Plumpy’ nut,那是一種用於治療營養不良的加強版花生醬。我上一次見到它是我兒時營養不良的時候,當時無國界醫生給了我和我的家人這種花生醬,很大程度上拯救了我的生命。
多年前,挪威奧斯陸一位社會青年,帶著社會怨氣,對夏令營學生冷血的槍擊事件,最近美國德州事件、幾年前科羅拉多州事件及最近接連發生的類似事件。重視校園安全防護的呼聲四起。在槍枝流通嚴控的台灣,我們不只要加強學校的安全防護,更需要重視現代社會生活形態對年輕人精神健康不良的重大影響。
「我還有五個孩子要照顧,我的丈夫在打零工,白天不在家。 如果孩子只有一些不舒服我不會帶她來看病,除非情況變糟。醫院離我住的地方很遠,我不能總是跑來。」<麻疹在索馬利亞一些地區高度流行,不分季節,影響各年齡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