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再給我幾分鐘

「拿開胸包來!準備開胸!」我回頭向護理人員下令。「開胸?」住院醫師有點疑惑。「對,腹腔在流血。急診開胸的目的是把主動脈夾住,或許能夠控制血不再流進腹腔裡,出血控制住再搭配輸血與CPR,可能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這是外傷醫療的極至處理,醫學文獻上提及成功率極低,但萬不得已時可以一試。

Read more

「下一代的主人翁」需要真正的朋友

對成長中的青少年,處於這「禮樂崩壞」的「美麗新世界」,他們太容易疏離於父母師友,既沒有切身的指引,恐怕連反抗的對象也無從尋覓。在這樣的情況下,社群媒體剛好填補了這權威的空隙。社群媒體的多樣性帶給他們自由選擇的錯覺,一旦陷入其間,找到了無數「志同道合」的人,就很難拔身而出。

Read more

黃挺碩

TING-SHUO HUANG, MD., PhD.

基隆長庚外科部部長,消化道達文西手術達人,擅長胃癌、胰臟癌、減重外科手術。為了讓民眾不須奔波,在家鄉就能獲得優質醫療,他協助醫院成立外傷小組;與消防局合作用智慧眼鏡介入緊急救護;積極發展微創消化道手術。好學的他樂於應用新科技,認為外科醫師一定要隨時做好準備,才能給病人最好的選擇。

Read more

成癮者,還是不歸人?

老師正和一位病人僵持著,已經重複了好幾輪相似的對話,卻從來沒有交集。「打開我的病歷,病史裡寫得清清楚楚,我不是沒有來由就跟妳討藥。我有十五種疾病,每一種都很嚴重,我只需要妳開給我三天的嗎啡來止痛。」老師直視著他,仍是搖了搖頭:「我不能輕易地開給你。嗎啡是一條不歸路。」

Read more

H.O.P.E.沉默的希望:黑暗的時代、慘白的世界,誰能帶來一絲希望?

一則獨家報導,揭露幕後黑手勢力龐大,把持全台灣的醫療資源。這時新聞快報插播了警察局長被刺殺重傷的消息,就在他擔憂著黑暗的醫療體系又將葬送一條人命之際,他的手機收到了一則神祕簡訊──「#行動代號HOPE:請速至信義威秀影城一樓,倒數第二臺自動售票機,將有進一步指示……」

Read more

陳持平中國詩詞字畫展

時間:2022.08.24(三)-2022.09.04(日)09:00 ~ 18:00,免費參觀
地點:中正紀念堂 一樓藝廊(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開幕活動:2022/08/27(六) 14:00

Read more

從英勇捨己救人的鄭達志醫師談起

槍擊案,兇手的動機不一。有些是政治原因,罪惡、暴力、搶劫,或者精神不穩、憤怒,因而用衝動、不理性的發洩去傷害他人。社會的暴力行為增加的一些原因,是因為社會孤立,和他人接觸交往越來越少。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從未與鄰居互動過。

Read more

許乃懿

NAI-YI HSU, M.D.

土庫衛生所前主任,台灣知名鐵道大家。他特別聚焦在鐵道與周遭產業的連結,如糖業、礦業、林業等,記錄、整理許多資深鐵道員工的訪談,並積極參與鐵道迷組織,投身鐵道、環境保護運動。台鐵舊山線的勝興段與龍騰斷橋、彰化扇形車庫得以保存,他皆居功厥偉。更促成離鄉多年的蒸氣火車頭,從日本返回嘉義。

Read more

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

大家對於癌症已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普遍概念,尤其現今各方推廣「癌症篩檢」之下,我們可以藉此帶來早期療癒的「希望感」。但是,在晚期階段,病人是不是也可以抱持這樣的期待呢?這是目前醫療持續努力的方向。這也是我一直告訴癌友們,不管癌症在哪一個進度環節中,「罹癌並不代表絕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