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 編輯部

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

大家對於癌症已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普遍概念,尤其現今各方推廣「癌症篩檢」之下,我們可以藉此帶來早期療癒的「希望感」。但是,在晚期階段,病人是不是也可以抱持這樣的期待呢?這是目前醫療持續努力的方向。這也是我一直告訴癌友們,不管癌症在哪一個進度環節中,「罹癌並不代表絕望」

Read more

轉診哲學

「病人的胃破了一個五公分的大洞,我本來想直接修補,但是洞太大補不起來,而且病人狀況也很不穩定。」「破洞有五公分大,恐怕真的不好補,有可能要把部份胃切除,保留組織較好的部份。」我說了自己的看法。「我同意應該要切胃,可是坦白講,我已經太多年沒做這個手術了,有點沒把握…」

Read more

暴風雨後對生命的領悟

努力對抗生病的過程常常覺得很辛苦,常抱怨努力後獲得的太少、進步太慢,但一點點好消息總能讓我精神大振喜出望外。在知道有癲癇之前,在自我小小的世界裡過得很滿足,我常想:「我這麼幸福,我會不會把我一輩子的幸福都用光光了呢?」

Read more

黃璟隆

JING-LONG HUANG, M.D.

原本只想當小鎮醫師,成為兒科醫師後卻越做越多;一生看過無數個門診,每個小孩子的笑容都是他更喜歡生命的契機;做過的研究不少,最近還獲得史丹佛大學團隊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肯定;做了20幾年衛教,全台走透透2、3圈;不忍孩子受苦,關心兒少保編教材還不小心拿到「紫絲帶獎」的殊榮。

Read more

生命的挑戰(二):腫瘤——惡性?良性?

入院後超音波檢查、斷層掃描、胃鏡、抽血數值的檢查結果皆不理想,醫生建議儘快開刀切除。在那一刻,彷彿只聽得到自己的絕望與無助,只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一個艱鉅又被迫接受的挑戰;想大聲的抱怨,卻只能在心中無聲地吶喊著:「哎呀,為什麼又是我啊?該怎麼辦呢?」

Read more

生命的挑戰(一):癲癇

記得第一次癲癇發作,在醫院醒來時感覺十分疲憊、全身酸痛,連呼吸時也痛,聽到的聲響都伴隨著轟隆隆的回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才15歲的我很害怕,不知所措、哭個不停,這是第一次發作後醒來的深刻印象。住院檢查短短幾天裡,時間過得很慢,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是無從得知…..

Read more

以報制暴 ── 我們該如何面對醫療暴力?

「嗚嗚嗚…是當時爸爸在急診喊痛,醫護人員卻都沒有要處理,我一時情緒激動,才不小心對他們動手,孝順爸爸乃人之常情,人人都有爸爸,我向大家道歉,尋求社會諒解…」、「唉…情緒激動,難免嘛!人家也不是故意的,現在也很有誠意,拿了 3000 塊來和解,我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Read more

十年如一日

一開始只是有趣寫些生活瑣事,寫著寫著就出書了,寫著寫著居然也累積了一些讀者,寫著寫著我發現自己有些影響力。一開始只是基於熱心,教年輕醫師看些有趣的影像,教著教著就開課了,教著教著就成為一門有系統有制度的課,教著教著到處都是上過這門課的學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