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翻轉癌症,抗癌力大躍進

癌症時鐘不斷加速,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癌症藥物的快速研發,癌症死亡率有穩定且微幅下降的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至今陪伴癌友走過抗癌之路已經第25週年,今年抗癌鬥士以「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為主題,邀請10位抗癌鬥士獲獎者分享突破逆境的正能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繼續散播溫暖與愛。

Read more

心安的練習:一位麻醉醫師的人間修行

2022年初,麻醉醫師主動脈脫下白袍去禪寺進修,深信「坐在眾生的苦難之中就是解脫的開始。」更冀望禪修能讓他從人生這場大夢醒來!身旁的人不懂他為何宛如苦行僧般生活,《心安的練習》記錄了他一邊修行一邊行醫的省思,是自我自叩問,也是給眾人的回覆….

Read more

我的戰場在產房: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伊拉克迎接新生命的熱血救援記事

在台北市開設婦產科診所執業二十多年,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王伊蕾醫師,在大學時就已知道「無國界醫生」這個組織,心嚮往之卻一直錯過;在她年屆五十後的某天,瞥見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徵求女性婦產科醫師的消息,於是她便馬上動手申請加入,並暫停原本診所看診工作,全心投入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任務。

Read more

昏迷指數三分: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

讓人心痛的是,有時活下去是如此艱難的事。昏迷指數三分是最重度的昏迷,眼不會睜、口不發聲、肢體毫無反應。每分鐘心跳低到四十下的他,在深度昏迷之中,竟驚人地挺過兩週,撐到孤苦伶仃的妻小終於有了活路──原來這是真的,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Read more

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拒絕無效檢查,遏止過度醫療,拿回病主權的66個良心建議

「為了把日子過得安適自在,我不願囫圇吞下醫師的全盤指示,而是選擇自己的醫療自己作主。對醫師的處置言聽計從,只為了延長壽命,縱使換來的壽命既不快樂也不健康,大家認為這樣過日子會幸福嗎?究竟是長命百歲比較重要,還是堅持生活品質比較重要呢?」

Read more

健康不平等:工作、居住地、教育環境以及人際關係如何影響你我的健康

我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的比較久?而有些人卻很短命?造成死亡的原因,究竟是醫療水準?是經濟條件?是性別?族群?還是出身階級?群體健康是公共衛生的終極關懷,也是本書所要探討,影響公眾健康的諸多原因,包括表面上的原因和被隱藏的原因。

Read more

麻醉真相:手術前的病人筆記,你一定要知道的麻醉計畫、用藥風險、術後照護……

對於麻醉專科醫師而言,主要工作就是在手術中「不能譲病人甦醒過來」,但在手術結束之後,卻「不能譲病人不醒過來」,其中的挑戰極大。但是對病人而言,感覺就像睡了個覺一樣簡單,所以,一般人並不是很重視麻醉這門專業,健保給付也相對偏低。

Read more

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

九成以上醫護人員在照顧瀕死病人時情緒會受影響,伴隨失眠與調適困難,顯現相關議題理解之不足。在病患臨終過程中,護理人員及家屬是最吃重的角色,也受到最大的衝擊。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國家在臨終關懷上用心推廣是有目共睹的,同時也被西方國家評比為亞洲名列前茅者,但是我們仍有許多需要落實之處。

Read more

胃酸疾病完整療癒聖經:從胃食道逆流、過敏到憂鬱、糖尿病、癌症……竟都因胃酸不足所苦!

「我發現食物過敏,尤其是對牛奶和乳製品過敏,在許多成人的胃食道逆流問題上,是一個經常性原因或促成因素。但遺憾的是,沒有人發表過『對照』研究。哦,對……最好也要刪除精製糖,因為它是造成胃部不適的直接刺激物。我知道你不抽菸,但如果你抽菸,我會建議你戒掉。」

Read more

卅年凝視:內視鏡下的婦產科微創手術

1990年代科技的進步,尤其在內視鏡影像合成及電燒機,各種器械的科技已經成熟。開始了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廣受醫生及病人喜愛的微創手術浪潮。當時在美國、日本的台灣醫生,他們在這方面也有相當傑出的成就,因此我就邀請他們來台灣推展這方面的手術,進而有了這個學會的創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