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指數三分: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

外傷重症醫療中的俠義仁心

文/陳昭文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傷及重症外科主任)

我跟醫學生上課,常常告訴他們:醫學是在床邊習得的,不是從課堂上學來的。」

課堂上所得到的是知識,是經由系統性的方法得到的科學證據。這些科學證據是其他人所經歷過的求知歷程的結晶,並透過文獻發表而讓更多的人知曉,老師則在課堂中傳授與散布。

知識並不等同智慧。知識是別人的,可以透過學習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知識在書本上找得到,而智慧沒辦法,只有經過生活的體驗或體現,才能慢慢在自身養出智慧。

年輕的時候覺得課本中的知識是聖經,雙手是經過加持的除魔劍,在病人瀕危時與死神對抗,英雄式的搶救生命過程是善盡醫師的天職。可是,當有一天聽到搶救回來的病人的媽媽,對我平靜地說出:如果當時不要這麼努力地救他,會不會比較好?即使經過這麼多年,還記得我佯自鎮定挺立的身軀內,其實像被千斤重捶擊中地顫抖,突然間理解何謂捨得與圓滿。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許多經過淬煉的人生智慧。

我認識貞綾有蠻長一段時間。她曾經待過成大醫院,之後再到高醫,也曾經因公費身分而下鄉服務幾年。比起虛長她好幾歲的我,對物換星移的生活感知與理解,她更為敏銳與有感。讀著她所書寫的文字,不免感嘆繁忙的臨床工作與行政業務,讓我對生活的感知其實有些駑鈍與退化。

但透過她的記憶與描述,當初曾發生過的點點滴滴,恍如是昨日星辰。年輕醫師的熱情與天真彷彿停駐在字裡行間,有傻勁、有沉思、有感觸,有無能為力的不平,也有見微知著的關懷。


很多人不想碰嚴重外傷的病人,因為複雜又難處理。但我們外傷及重症的生活其實充滿樂趣。我們在面對病人的當下,往往是最慘烈的時候,但苦盡甘來的味道總會令人上癮。我們面對的問題也不會一成不變,有些對戰排列組合與團隊合作解題過程會讓人回味不已。

而更讓我感到感恩與自在的是,當病人生命陷於急難時,很多世俗或功利的羈絆會隱身,沒有人在談僵化健保導致的虧損,沒有人在想病人的社經身分,也沒有人在擔心病患需收治到哪一科。救急救難的夥伴們會自動元神歸位與合體,大家只想好好打場勝仗。

也因為我們的團隊組建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雖然備極艱辛,卻因為沒有包袱,反而能凝聚共識而創造出新的協作文化。

我觀察了幾年,發現加入我們團隊的夥伴通常具有一種俠義特質。貞綾在某種層次上,就像是在寫醫院的武俠小說,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生命的旅程,每個人物都有多元宇宙中的分身。透過她精采的敘事能力,讓許多參與過的夥伴們憶起笑中帶淚的過往。

而更重要的是,讓沒有身在急救生態圈內的普羅大眾,理解在現今不完美的醫療環境下,還是有一群天真但不幼稚的夥伴們,凝聚著熱情與希望,默默地改造醫療生態。


外傷及重症外科,溫暖與現實的社會縮影

文/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這不是一本談論外傷與重症外科的書嗎?怎麼會找企業講師寫推薦序?

我想聊聊我與唐唐醫師的三個相同點。

公開課程,見學習

我們相識是在一堂簡報課程中,我對她的工作非常有興趣。一開始,我真心覺得她是個「可愛」的人,明明滿布血腥畫面的簡報,讓她講出來,就成為一場溫暖、有畫面的故事。

她走進我的「教出好幫手」課程,這是一堂工作教導OJT(On the Job Training)的課程。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外科與急診醫師也有教學的傳承與場景。對她工作教導時的熱情,我在課程期間,無庸置疑地充分感受到。

隨後的「管理電影院」課程,同樣也是唐唐在教學場景的應用與學習。這堂在企業內部非常受歡迎的課程,我將其技巧完整解析,希望在醫療現場也能應用。我對她喜歡並應用電影教學的程度與天賦,感到驚奇。

最後是「寫出影響力」課程。說真格的,對於醫師要花時間寫作這檔事,我一直搞不懂。不是平常工作就很忙了嗎?哪有時間寫作?但我從唐唐及其他許多醫師身上理解:「醫療教育對社會的貢獻,甚至不亞於醫療現場。」

更重要的是,她首次獲得「遠見華人精英論壇」邀請寫專欄的當天,很興奮地跟我分享。而我們心中沒說出口的話是:「我們同框一起出現了。」

唐唐初試啼聲的專欄表現超越了我,我很為她感到欣喜。

醫療現場,見溫暖

在依序送走母親、祖母、岳父、父親的這二十多年來,我自己都有陪病或是照料的經驗。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是我最常去的地方。

每每提及此事,心中滿是酸楚。

無論是外傷、急診或是重症區,大多是血肉模糊、呼天搶地、鬼哭神號之地,一般人絕對不能久留。若是多看一眼,可能會記住畫面,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唐唐跟許多醫療同仁在此地工作,絕對不是冷血無情,毫無感覺,而是他們把這些感覺,轉變成為仔細觀察、充分體諒、解決問題,以及設法同理的溫暖。說真的,看完唐唐的書,不敢說我能完全理解她的處境,但對這類工作的危險與緊張,大愛與善心,無比敬佩。

醫療暴力大多來自此區,同樣身為家屬的我,大致也能理解醫病關係的複雜。但我真心希望此書的出版,能更讓病人及家屬,充分體諒醫療環境的辛苦與艱難。

唐唐對於醫療現場的故事描寫,首屈一指,不落俗套。

通俗溝通,見專業

「專業,是建立在通俗的溝通」,這句話是我看完全書最想說的,也是我信奉的理念。

我指導過許多醫護人員演講與教學的實作,更有許多創業者、律師、老師與我共學。專業若很難懂,對社會產生的幫助就很小;相反地,若能採用通俗的溝通,就能讓市井小民清楚理解,而唐唐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事,是無敵的」,這是唐唐最棒的地方。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背後卻隱約傳遞一個理念。沒有多餘的專有名詞,取而代之的是每個衝突的場景,一個個清晰可見的故事主角,以及外傷及重症專區醫護同仁的取捨與關懷。

我特別喜歡以下這五個故事,或許可以作為大家的閱讀指引:

一、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二、急診室的傳說病人

三、做工的人

四、在醫院門口單手脫鞋的VIP

五、心臟移植是最哀傷的移植手術

容我自打嘴巴,其實每一篇都很好看,每一篇都可以拍出一部單元劇,如果您願意投資的話,劇名就類似「村裡來了個豪邁女外科」。

唐唐對於醫療現場的人物刻劃,觀察入微、筆觸輕盈。

最後我想說三件事:

一、從她熱愛學習,可見她的自我期許;

二、從她生性溫暖,可見她的醫療專業;

三、從她細膩筆觸,可見她的溝通專長。

誠摯地推薦各位,從非醫療專業視角看唐貞綾醫師和本書。

昏迷指數三分: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
作者:唐貞綾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04
購買連結:博客來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