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病房

不婉轉

請原諒我的直接。醫病溝通一直是門學問,甚至是藝術。我在學醫的時候,常被教導要婉轉地讓病患與家屬瞭解病情,不宜用太直接尖銳的字句刺激家屬。所謂的「刺激」,當然不是挑釁或與家屬吵架,而是用很直接的方式來說明可能的不良結果…我常被教導必須讓病患「慢慢」理解與接受病情…

Read more

投注一生

其實在文章裡講自己多累、工作多辛苦,是一件滿無聊的事,既然這是我選擇的工作,做就對了。而且這也就只是一份工作,剛好這份工作就是救人而已,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因那天值班不能離開醫院,所以史迪普帶彼得水來醫院,跟我一起吃晚餐,彼得水的炒飯有一些鳳梨,我吃了一口…

Read more

兒童安寧照顧

「雖然他才幼稚園,因為都在化療,抵抗力不好也沒上過幾天學,但有一次他似懂非懂地哭著跟我們說,拜託救救我,我會很聽話,配合打針,我不要死掉,我想要長大,我不要跟爸爸、媽媽分開……所以,即使醫療費超出我們的經濟能力範圍,只要有一點點希望或機會我們都想要盡全力試試,錢可以以後再賺。」

Read more

醫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不是彼此

「人好好的進來,怎麼會越醫越差?」家屬邊說,邊偷偷的按下了手機的錄音鍵,他不知道的是,其實,醫師早已經察覺他的舉動,並且啟動了防衛醫療,從此醫病雙方進入諜對諜的模式。明明醫病雙方,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病人能好起來」,為何會演變成對立的狀態呢?

Read more

什麼都沒做

一個脾臟撕裂傷的年輕人,從其他醫院轉送來我們這。我看了一下病患資料,「目前狀況還算穩定,持續觀察就可以了,請問你們為什麼轉過來?」年輕人很自在地在床上滑手機,我問站在一旁的父親。「我們那天一受傷,醫院就說這很嚴重,要住加護病房,結果住進去什麼也沒做!」父親義憤填膺….

Read more

彭純芝

CHUN-CHIHN PENG, M.D.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兒科創科主任。一診掛號曾達上百人,現在則是一位沒有門診的醫師,專注在新生兒、兒童加護病房用心照顧孩子十多年,以一個媽媽的身份,陪伴家屬們走過快樂與悲傷。投入醫學教育,將全人醫療的心傳承予新生代,永續照顧台灣小朋友們的健康。

Read more

你想當醫生嗎

前幾天值班時,一個小朋友總在病房裡跑來跑去。一會兒在護理站跳上跳下、一會兒用病房的電腦畫畫,我一直以為那是某位護理師的小孩。直到他跑進醫師室,看到我正在和入院病摘奮鬥著。「你在上班嗎?」他天真無邪地盯著我瞧。「對啊!」我把病歷存檔,彎下腰看著他的臉。「你為什麼在這裡?」

Read more

昏迷指數三分: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

讓人心痛的是,有時活下去是如此艱難的事。昏迷指數三分是最重度的昏迷,眼不會睜、口不發聲、肢體毫無反應。每分鐘心跳低到四十下的他,在深度昏迷之中,竟驚人地挺過兩週,撐到孤苦伶仃的妻小終於有了活路──原來這是真的,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Read more

醫療服務是沒有終點的旅程

剛升上主治醫師的第一年被指派到內科加護病房擔任專責主治醫師,那時候年輕充滿不服輸的傻勁,每一位我照顧過的病人都是用生命教導我的老師。七月暑假剛開始時,急診住進來一位31歲年輕人100多公斤的小胖,因為肺炎合併急性呼吸衰,插管住進內科加護病房,很快就進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Read more

再給我幾分鐘

「拿開胸包來!準備開胸!」我回頭向護理人員下令。「開胸?」住院醫師有點疑惑。「對,腹腔在流血。急診開胸的目的是把主動脈夾住,或許能夠控制血不再流進腹腔裡,出血控制住再搭配輸血與CPR,可能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這是外傷醫療的極至處理,醫學文獻上提及成功率極低,但萬不得已時可以一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