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日常生活

兩個醫學生走到我的座位報到:「我們是今天來急診外科實習的學生。」「急診現場的狀況是動態的,有時候你來一整週,都不見得遇到大事,會以為百分之七八十的輕傷就是全部,會有『其實沒什麼』的錯覺。」我這麼跟學生說。「只要遇到一個大的,就夠你忙好一陣子,也會令你畢生難忘。」

Read more

英雄之路

每天早上八點多,是手術室更衣室最熱鬧的時候,大家都會趕在第一台刀開始前換衣服進去準備,也會在這個時候打招呼、聊天、寒喧。從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開始,就是每天走這條路。

Read more

一手拿手術刀、一手拿畫筆

沈茂昌,再版《二膽醫官》祕辛往事

《二膽醫官》這本書記錄了沈茂昌在國共對峙的外島生活,沈茂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和指揮官漫步沙灘,看到廈門方向漂來一具嬰屍,他一個箭步上前抱起,經過檢查確認已無生命後,將之安葬在島上唯一的墓地。諷刺的是,那個年代正是紅衛兵捧著《毛語錄》大搞文化大革命,而當天正好是母親節…

Read more

沈茂昌

MAW-CHANG SHEEN, M.D.

學生時就熱愛畫漫畫,五十年前當實習醫師時,將與病人的互動與職場見聞透過漫畫紀錄下來,在聯合報連載《銀蛋見聞錄》,用幽默風趣述說醫院內的種種。升任主治醫師後,他赴日學習「動脈注射化學療法」,並藉此技術拯救、延續數千人的生命,他持續用一雙詼諧的雙眼,將所見勾勒入畫中,博君一笑。

Read more

重回行醫起點 不忘學醫初衷

近年台灣醫界有所謂「四大皆空」的現象,係指醫學系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原因不外乎工作時間長、常熬夜值班、執業壓力大、易醫療糾紛,但薪資有限。在社會普遍追求生活品質的氛圍下,難以苛責年輕醫師。此外,在少子女化浪潮裡,婦產、小兒科連帶拖垮。

Read more

突破困境,站上國際

關皚麗,人道醫療實踐者

台灣的會籍曾一度被國際外科學會(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 ICS)暫停,但在關皚麗的努力奔走下,不止順利恢復,她更排除重重政治障礙在2022年元月成為該學會成立88年來首位女性掌舵者。她充滿豪情壯志地說:「我要成為最頂尖的理事長!」

Read more

劉宗瑀

TSUNG-YU LISA LIU, M.D.

網路上人稱「小劉醫師」,在一手拿手術刀、止血鉗與繃帶剪的外科手術日常裡,另一手則抓緊空檔,書寫發生在她周遭職場的諸多不公不義,以及身為母職在家庭育兒之間的各種酸甜苦辣,並長期關注醫護勞動人權、兒童安全福祉等社會議題。著有《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等書。

Read more

傅志遠

CHIH-YUAN FU, M.D.

傅志遠,長庚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知名醫師作家。
因熱愛挑戰且憧憬外科的專業而跨入急重症外傷醫學。在快速來去的醫病關係與高壓緊湊的工作環境下,用冷靜的雙眼與火熱的心,書寫下生死之間令人省思的故事。

Read more

斜槓醫學生

即將踏入職涯的我,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迷惘,看著錕P那篇戰成一團的發文,竟有點不知所措。醫學生以一階國考為界,分割成學校與醫院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Read more

亢龍有悔

如果外科手術是一門武功,那練武的目的應該是擊敗敵人(也就是疾病),以「取勝」為唯一目的。取勝的方法,倒不一定非得力氣大、內力強,有時候還得用些巧勁策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