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癌症,我們是否治療太多,知道太少》
《關於癌症,我們是否治療太多,知道太少:從疾病、醫療到全人健康,與10位專家的深度對話|曾寶儀x莊慧秋x林明謙》這本書完整還原《交換禮物》紀錄片中10位專家的訪談內容,讓他們的領悟帶著你,一步一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看見癌細胞的真面目,聽見它究竟要告訴你些什麼。
《關於癌症,我們是否治療太多,知道太少:從疾病、醫療到全人健康,與10位專家的深度對話|曾寶儀x莊慧秋x林明謙》這本書完整還原《交換禮物》紀錄片中10位專家的訪談內容,讓他們的領悟帶著你,一步一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看見癌細胞的真面目,聽見它究竟要告訴你些什麼。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在2019年6月成立細胞治療中心,推展特管辦法相關的臨床服務,積極研發與啟動多項多中心的臨床試驗。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mRNA CAR-T新藥已獲得美國FDA核准,將肺癌、乳癌、大腸癌等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有助於未來癌症精準治療,嘉惠更多病友。
現在的心理健康概念,強調的已不是「挫折忍受度」,而是「復原力」。也就是說在遇到壓力或困難時,需要的不只是一直忍耐、強迫自己樂觀和勇敢,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好好消化挫折、恐懼、失落等感受和心情….
台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即將於5月15日開幕,國際級知名藝術家江賢二大師特別捐贈11幅畫作,於5月5日下午舉行捐贈儀式,並將其中一幅重達百公斤的巨作「比西里岸之夢」懸掛於大廳,讓病人一進入就看到希望、看到康復的願景,也帶給病人抗癌的勇氣。
臺灣已有多家醫院提供質子治癌,但只有臺北榮總設置重粒子治療中心,也是日本第一部出口的碳離子機。臺北榮總重粒子團隊在規劃、硬體建設、軟體發展、品質保證和臨床試驗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Hoppe教授來訪為雙方未來在臨床及研究的長期合作帶來「希望」!
癌症時鐘不斷加速,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癌症藥物的快速研發,癌症死亡率有穩定且微幅下降的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至今陪伴癌友走過抗癌之路已經第25週年,今年抗癌鬥士以「不只存活,還要樂活」為主題,邀請10位抗癌鬥士獲獎者分享突破逆境的正能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繼續散播溫暖與愛。
冰冷的醫療儀器一觸碰到皮膚,我逞強已久的眼淚終於潰堤,撲簌簌滑落臉龐。許多畫面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浮現,最後停留在手術前一晚的深夜,我拿著筆在左腳寫下:「謝謝二十年的陪伴,辛苦了。」正式向我的左腳道別,伴隨護理師的聲音,我陷入了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