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大師捐贈畫作 鼓舞病人勇敢抗癌

台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即將於5月15日開幕,國際級知名藝術家江賢二大師特別捐贈11幅畫作,於5月5日下午舉行捐贈儀式,並將其中一幅重達百公斤的巨作「比西里岸之夢」懸掛於大廳,讓病人一進入就看到希望、看到康復的願景,也帶給病人抗癌的勇氣。

Read more

空橋上的少年

張朋城,一名十七歲的高中生。他的病歷上被這樣寫著——懼學。蔡伯鑫,一名熱愛旅行的年輕醫師。總是符合眾人期待、看似順遂的他,在即將成為主治醫師前夕,決心離職。他們各自迷失在某處,各自嘗試尋找某個足以免於恐懼的出口。直到他與他相遇,世界開始翻轉……

Read more

蔡伯鑫

PO-HSIN TSAI, M.D.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現於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服務,著有《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空橋上的少年》。為了觸及診間外的病人,耗費4年撰寫《空橋上的少年》引起學子強烈共鳴,並被多所學校指定為必讀刊物。期待未來能打造一個串聯「學校−醫院−家庭」的平台,聆聽每個細小的聲音。

Read more

脫軌了,也能繼續向前

蔡伯鑫,給懼學孩子被理解的可能

一位病人經歷幻聽、幻覺、多重人格,甚至多次自殺未遂……她苦笑著說:「事情就是從糟糕變成難以理解。」蔡伯鑫盯著她的雙眼回答:「沒關係,我們重新讓這件事情變得一點一點能被理解。」幾次回診後,病人在診間崩潰落淚:「可以不要放棄我嗎?我真的好想活下去。覺得這話很蠢,但我真的想活得好好的……」

Read more

家在山巒疊翠間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背倚五指山,遠眺雪山山脈,層層山巒,直至大霸尖山。清晨山坳,山嵐氤氳,仙氣飄飄。7月15日星期五上午九點整,安寧居家療護團隊準時出發,這天要往山裡去,有兩位個案。在Google地圖與GPS導航都無用武之地處,一般人真的很難找到山區住家。

Read more

七點三十 弦歌不輟

近幾年勞動意識抬頭,爭取限制工作時間,避免過勞,醫界亦不例外。起初衛生署2013年公告「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明訂每週工時(正常班加在院值班)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每日工時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甲案)。顯然未能呼應年輕醫師訴求….

Read more

孤單的醫師的醫師

一則關於專科醫師的老笑話:內科醫師懂很多、做很少;外科醫師懂很少、做很多;精神科醫師懂很少、做很少;病理科醫師懂很多、做很多,但總晚了一步。病理科醫師不直接接觸病人,透過觀察人體器官、組織和細胞的變化,可確定疾病診斷,猶如病人與臨床醫師的最後審判者,又稱為「醫師的醫師」。

Read more

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無限輪迴的傷痛

其中之一最大挑戰是這裡的在家生產率非常高,在難民營裏生產是一件危險的事,沒有專業的助產人員,沒有設備,在生產過程中遇上緊急情況,例如失血過多或嬰兒呼吸窘迫,母嬰都會失救致死。於是我們一家家的到訪宣傳,找救護車及傳統陪產士協助把產婦送來醫院。

Read more

從住院中到出院後的照護——認識個案管理師

近十年來,醫院裡面出現了一類同樣身穿護師服的個案管理師,他們所做的事是走進病室,坐在病人及家屬的身旁,給他們合適的衛教指導與建議、適時幫忙聯繫他們所需要的社會資源或照顧資源,病人出院後,讓病人及家屬能有可以諮詢疾病照護問題的管道,提供這些不同於一般臨床護理師的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