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宇專欄】運用智慧醫療照護科技完善ESG企業社會責任:醫院數位轉型篇

在美國,一般到醫院掛號看診的費用在150到200美金之間,但使用遠距醫療方式,費用大約在49到59美金之間,所以這不僅是減少碳排放,更重要的是降低保險公司的支出和民眾的自負額,這才是驅動遠距醫療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見,給付政策才是影響醫院和民眾就醫服務行為的關鍵因素。

Read more

與妳到永久

「一年了,歲月流逝,卻怎麼也流不掉心痛的那一頁;閉上雙眼,最思念的是他;張開眼睛,最想看到的是他;如此執迷不悟,算不算刻骨銘心。」就是因為愛與不捨,每個人失去另一半的哀傷程度,以及經歷哀傷的時間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須經歷這刻骨銘心的歷程。

Read more

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

一群為台灣默默奉獻一生的人。無論是來自異鄉還是台灣本土,這群人本可擁有所謂「成功」的人生,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另一條路──奉獻與分享的傳愛之路。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階級、職業,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傳遞愛、散播愛,為我們見證了「給得越多,生命就越豐富」的價值觀。

Read more

為守護泡泡龍病友身心健康

賢良愛心協會捐助藥品、耗材

泡泡龍他們從出生到成長,每日數小時的換藥包紮,不但對病人是每日的酷刑,對於照顧病人的家人也是難以想像的痛苦重擔。楊福清表示,賢良愛心協會認知泡泡龍病友,是一群急需協助幫助的小天使,他期望大家共同伸出援手,為泡泡龍病友發聲,供應藥物、敷料,減輕其家庭負擔,讓病友們身心靈平衡,走出陽光。

Read more

【徐克宇專欄】運用智慧醫療照護科技完善ESG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公益篇

觀察各種醫療照護公益服務,往往具有一次性、偶發性和破碎性的缺失,更不用說個資安全和隱私權管理了。義診醫師孤鳥般獨力奉獻愛心,義診團體大隊人馬長途跋涉到偏鄉,但照護的人有時比服務的人還少,個別醫療專科社團只由人的一個器官作醫療照護標的,慈善機構捐贈效益不明,只得到了感謝狀、照片和故事。

Read more

皮膚女醫袁上雯書寫診間百態,捐贈版稅幫助燒燙傷病人

年輕時的袁上雯,以為練就一雙醫師之眼,將教科書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就能成為優秀的皮膚科醫師。行醫多年後,她逐漸領悟「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皮膚困擾不只是生理上的疾病,更是從心理、社會交互作用下帶給人的訊號,皮膚一點都不「膚淺」,而是「通往心靈的器官」。

Read more

我想回家

九十多歲的陳伯伯,多重慢性疾病,多次進出病房,一次比一次虛弱,每次住院都怕撐不過去。對於末期病人,護理師總會試探心願,大家儘量幫忙完成。「我想回家」,微弱聲音從陳伯伯口中而出。這可難辦,故鄉在安徽省鄉下,這個年齡那個時代,很多人是志願或被動從軍,跟著軍隊,一路來到台灣….

Read more

讓泡泡龍的夢想起飛: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的全人醫療實踐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B)是種罕見的遺傳疾病,病人一出生皮膚就異常脆弱,稍微摩擦就會破皮或起水泡,患者們常被暱稱為「泡泡龍」。他們每日都需要換藥包紮,以維持皮膚的完整並預防傷口感染,這不止對患者是永無止盡的酷刑,對家屬也是難以想像的痛苦重擔,直到成大傷口中心伸出援手……

Read more

照顧最困難的傷口

湯銘哲,實踐以「人」為本的醫學

「美國的老師把學生當朋友,台灣的老師和醫師很有權威、高高在上,學生不敢問問題,或是問題太多反而挨罵。」愛思考、愛發問的湯銘哲回想自己的求學經歷,才發現原來是台灣傳統的教育觀念,讓自己總是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這件事情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要成為這種老師,鼓勵支持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