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菜市場,是COVID-19的窩
傳統菜市場傳播的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都通常會在生鮮蔬果,或海鮮肉類存活。再加上傳統菜市場通常過度擁擠,人類與人類,人類和動物之間相互反覆接觸下,在這些條件下,病原體就容易撲向人類。
傳統菜市場傳播的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都通常會在生鮮蔬果,或海鮮肉類存活。再加上傳統菜市場通常過度擁擠,人類與人類,人類和動物之間相互反覆接觸下,在這些條件下,病原體就容易撲向人類。
羅慧夫在信中寫道:「如果要給年輕的醫生建議,我會告訴他們,擇你所愛,並盡力做到最好。不要忘記,你正在做造福病患的事。」正是這種病人第一的情懷,讓長庚整形外科成為國際整形外科的翹楚。
《醫療不思議》這本書之於《醫學有故事》網站具有深厚綿長的意義。做為一位非醫學專業的資深媒體人,因採訪而有感於台灣醫療的好,希望書寫醫師的真善美故事,大聲倡議醫學人文的精神與情懷,並廣為社會所共知共鳴…
在新書發表會上,陳樹基醫師謙虛地與我們分享:「生命的神奇,令人驚歎,人類絕對沒有能力代行上帝之事,我們只是把上帝一時照顧不到的小細節補上。」
骨髓移植第一人、法醫所創所所長、細胞療法先驅、末代國大代表、文壇鉅子、原住民學者…怎麼樣的一個人,可以擁有那麼多重的身份?在各種領域中,達到別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披上白色的醫師袍,他是台北榮總眼角膜科的主任。但白色之下,掩藏不住的是一個色彩繽紛、浪漫多元的藝術家。
來自花蓮的陳克華,如何傍水而居,兼顧醫術與藝術…
三十年前,癌症在台灣就是所謂的絕症;三十年後,抗癌卻成為了經常聽到的名詞。短短三十年,台灣的癌症治療能從「絕望」走到「世界的前段班」,都是因為一位重要的女性,打造出台灣現代癌症醫學的制度…
台灣著名血液疾病與幹細胞專家、作家。
引入技術並完成台灣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創立台大法醫學研究所並催生「法醫學法」。長期關注原住民議題,代表作品為台灣花三部曲:《傀儡花》、《獅頭花》、《苦楝花》。
榮總眼角膜科主任,知名詩人、寫詞人、藝術家。
出版五十餘册文學作品,曾獲多項全國性文學大獎。歌詞創作一百多首,演唱歌手從蘇芮,蔡琴,齊豫,到張韶涵及趙薇。
台灣癌症醫學之母,中央研究院院士。
發現染色體異常與癌症之間的關係,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獲頒亞瑟弗萊明(Arthur Flemming Award)的華裔女科學家。於台灣開辦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廣育人才,讓台灣癌症治療技術得以與世界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