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病讓我不安,我寧可不要知道? ── 與畏病患者的哲學交流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文/陳和謙醫師

P:「像我這樣緊張的人,就不希望去做什麼檢查。」

謙:「哦?怎麼說呢?」

P:「我寧可 75 歲出現症狀,到時候去檢查發現沒辦法治了,然後再 2 年就離開,也不要 50 歲就發現,然後一直治療。」

謙:「比較早檢查、比較早發現,通常問題比較小,也比較容易治療成功呀?」

P:「是沒錯,但治療完了之後還要一直追蹤檢查,擔心會不會有一天復發,我不想要那種生活。有些人可以處之泰然,繼續快樂過生活,但我心裡會有個疙瘩,那對我來說很難受。」

謙:「哦~」

P:「有個朋友家裡的長輩,平常做木工,他發現腳趾頭外表怪怪的很久了,好像是發黑、潰瘍,但沒有特別不舒服,就一直沒有去處理。

後來等到有一天,兒女都叫他去看醫生,他才去檢查,檢查之後發現是淋巴癌,癌細胞把腳趾頭的小血管塞住了,所以外觀才會有變化,但不會很不舒服。

你知道他後來說什麼嗎?他後來說,如果再晚一點去看,再晚一點知道是淋巴癌,他可能會更快樂。

因為他人生就有更多時間,能無憂無慮、快樂生活,不用知道自己有個癌症診斷。

回過頭來看,有問題去看醫生,反而讓他之後的日子變得有陰影。」

謙:「這麼說也有道理,性格比較焦慮的人,被醫生提早診斷出問題,擔心的時間會更長。

不過,我是這麼想:人定期健康檢查,就像是汽車定期保養一樣。

早一點發現零件有問題,早一點換掉,不容易出車禍,這樣也比較安心。

不會說我都不保養,因為萬一發現機械故障我壓力會很大,寧可突然出車禍死了一了白了,是吧?」

P:「這不一樣。汽車如果不維修保養,萬一出車禍,那不但傷了自己,也害到別人。

但如果平常沒事去檢查身體,突然發現有癌症,一下要開刀、一下要化療,又要不停回診追蹤,那才是影響別人。乾脆發現時就直接末期,才不用拖那麼久。

我的原則很清楚,就是「不要痛苦地活著」、「不要影響到別人」

身體壞了半死不活留在這世界上,我會很不開心。影響到別人,我也會很不開心。」

謙:「你講得也蠻有道理的,我可能需要再花一些時間,才能想得更清楚。謝謝你跟我分享這些想法~」

本文經陳和謙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不想面對】2 │ 罹病讓我不安,我寧可不要知道? ── 與畏病患者的哲學交流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