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

(Photo by Antenna on Unsplash

文/傅志遠醫師

前幾天有場演講,對象是一般民眾,所以我談了些行醫的心得,也講了許多病人的故事。會後的提問時間,幾乎固定的問題都是「你為什麼會想當醫生?」、「你為什麼會當科外科醫師?」「你為什麼會當外傷醫師?」

有位聽眾問了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是不是因為喜歡救人才當醫生?」

我花了幾秒鐘,想了一下答案:「我不是為了救人而做這份工作,不過這份工作是救人。」

坦白講,在我讀醫學院之前,對醫生的印象就是從小生病爸媽帶我去看病的開業醫師,對醫師的生活想像也就是在診間裡看病。

「救人」兩個字太遙遠,也太模糊。

我不喜歡在文章或演講裡面,把自己講得多了不起多偉大,一點也不!醫師對我而言,就是一個職業,讓我安身立命養家活口的職業,連帶讓我有些故事可以寫可以講。

我必須承認,做任何決定都一定有一個目的,而這個目的通常都是為了最原始的需求,其實一點都不神聖。

當醫生只是因為聯考成績不錯,家人鼓勵之下學醫;當外科醫師是因為對某些老師的崇拜;當外傷科醫師更是因緣際會,在轉換工作職場中不得不的選擇。

若說我是為了想要「救人」而學醫或從事外傷醫療,這未免太矯情。(雖然很多高中生來面試醫學系時,都會這樣回答,太矯情~)

然而,或許原始需求可以把人拉進某一行,但要維持不墜的熱情,還是需要一些支撐的力量。

「救人」就是。

能夠透過自己的專業與技術,把鬼門關前的病人給拉回來,這是一件很迷人的事。也是在我的文章或演講中,值得一再歌頌的事!(歌頌的不是醫師的技術,而是那份起死回生的感動。)

長期追蹤我的網誌的讀者一定知道,這邊的文章有許多也是對工作的抱怨,只是盡量用戲謔自嘲的方式輕鬆呈現。

見證起死回生,是這份工作獨有的特權,雖不是讓我入行的原始目的,但卻足以讓我在各種困境中堅持下去。

身為一個外傷醫師,站在外傷醫療最前線,我不是為了救人而做這份工作,不過這份工作是救人。

本文經傅志遠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

原文:雜感

Facebook Comments Box

Related posts

作為醫者,何其有幸

不婉轉

偏鄉醫院的研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