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外科醫學會年會系列報導06》終身成就獎張金堅教授全方位守護乳癌病友 奉為終身志業
曾獲「癌聯會癌症醫療終身成就獎」的張金堅教授在近30年前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將照護乳癌病友視為終身志業,並成立全台第一跨科別整合醫學會「台灣乳房醫學會」,緊密結合關懷病友、臨床醫學,成為全方位的乳癌姊妹照護者,堪稱外科醫界典範,獲頒今年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終身成就獎。
曾獲「癌聯會癌症醫療終身成就獎」的張金堅教授在近30年前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將照護乳癌病友視為終身志業,並成立全台第一跨科別整合醫學會「台灣乳房醫學會」,緊密結合關懷病友、臨床醫學,成為全方位的乳癌姊妹照護者,堪稱外科醫界典範,獲頒今年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終身成就獎。
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今年獲得台灣外科醫學會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陳肇隆是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投入肝臟移植領域40年,陳肇隆所帶領的肝臟移植團隊,至今已完成2402例臟移植手術,存活率是國際最好的成績。
投入肺癌研究多年,專攻基因、病理及影像領域的台大外科部林孟暐教授,見證肺癌治療邁向精準化個人醫療。不限於藥物治療,還可用標靶藥物進行精準治療,外科手術也從傳統開胸到使用AI輔助的精準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他預言,AI與無孔腫瘤消融手術將成肺癌手術新趨勢。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找出台灣主動脈剝離患者的關鍵風險因子「家族史」,並研究主動脈創傷手術優化方式與追蹤術後用藥風險。還從健保資料庫分析執行傳統開放式主動脈創傷手術與新式的血管腔內主動脈瘤修復手術(TEVAR),患者術後死亡率的差異。
廖漢聰表示,該研究論文名稱為《綁辮式縫線增強電紡紗線束的肌腱組織工程支架用於肌腱缺損的重建》,將編織過的支架加上成纖維細胞,能提升支架與組織之間的融合程度,該支架未來的運用除了在斷肢上,其餘包含運動傷害、意外創傷引起的肌腱斷裂缺損等,都可以透過該肌腱組織工程支架協助修復。
華人的心理創傷,很多時候就像小吃店,看似日常、沒什麼、好似每天都在發生、誰家不是這樣,也因此不易辨識,因為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下,這些「看似正常」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也因為重複性的發生,成為了一種「看似習慣」就好的樣貌….
顯微頭頸重建、肢體重建、複合異體移植國際知名專家。醫學路上受魏福全院士等大師引領,立下「複合組織異體移植」的夢想,逐漸在國際整形外科領域嶄露頭角,於2014年率領團隊完成台灣首例、也是國際認可亞洲第一例手臂移植手術。目前積極演練臉部移植技術,期望為顏面部嚴重缺損患者重建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