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桃BE-TAU HWANG, M.D.
台灣小兒心臟科先驅。引進雙面及杜卜勒彩色超音波心臟圖,並應用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檢查;引進介入心導管技術治療心臟血管畸形病患,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小兒科醫學會獎」等殊榮。
創辦「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出版衛教書籍,堅信醫病關係不應僅止於治療,關心他們的生活,才是醫者應有的態度。
台灣小兒心臟科先驅。引進雙面及杜卜勒彩色超音波心臟圖,並應用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檢查;引進介入心導管技術治療心臟血管畸形病患,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小兒科醫學會獎」等殊榮。
創辦「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出版衛教書籍,堅信醫病關係不應僅止於治療,關心他們的生活,才是醫者應有的態度。
精通唇腭裂治療,從1999年投入海外義診,每年出團3-5次,足跡踏遍柬埔寨、菲律賓、印尼、外蒙古、緬甸、越南等地。秉持「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精神,認為義診的目的是教育當地醫師開刀,讓技術在當地紮根。 經營臉書羅綸洲醫師的顱顏教室專頁,讓顱顏缺損的家庭重新綻放笑容。
我忘記那天到底是說了什麼笑話,她微微抽動嘴角發出:「呵呵,我很久沒有笑了。」那時候更覺得自己不應該走護理,比較有天份進演藝圈當名諧星吧!但在我的心中,永遠忘不了她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笑對某些人來說,竟然是如此遙遠……..
喜愛書寫,在將故事轉化為文字的過程中,會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同理,並透過寫作來整理自己的心情,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並在下次遇到類似的狀況能處理得更好。 用兒科醫師敏銳的觀察力看透人生百態,著有《我願與你同行》。
醫院跟便利商店一樣全年無休且二十四小時運作,想當然爾,需要非常多的護理師。老實說,念大學的時候,無法體會「護理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種高話,但經過二十年的洗禮,我會說護理真的是藝術,因為極需創造力與獨特性,同樣地,社會上真正懂得欣賞藝術(護理)的人也是少數…..
前往澳洲、英國、美國接受臨床腫瘤訓練,受感動而踏入緩和醫學,並將所學帶回台灣。迄今在醫學會中仍持續親身參與迄今仍持續以理監事身份參與服務,推動國內安寧緩和醫學。
期待在感動與愛心中加入技巧與方法、在醫學科技中融入人文關懷,增加苦難生命中病人的福祉,更期許醫療人員能成為病人的「守望者」(Watchman)。
表面上這是一本死之書,實際上卻是一本生之書。安寧緩和醫療不只是一門醫學,它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如何讓人好好的活到最後一刻是安寧照護人員的一生懸念,但還是有太多人誤認我們是催熟死亡的死神,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從安寧照護人員那從不放棄的勇敢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