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無為而無不為洪建德,敬40歲與侘寂相遇
「能有機會服務衆人,是世間多大的福分。第一不是考試第一,賺錢第一,而是能為這社會貢獻什麼,量多少,質又如何。」看洪建德如何跨越時空,順應自然,以侘寂美學融合「美食醫禪一味」,用最和諧的醫學與人文,照顧病人的身心。
「能有機會服務衆人,是世間多大的福分。第一不是考試第一,賺錢第一,而是能為這社會貢獻什麼,量多少,質又如何。」看洪建德如何跨越時空,順應自然,以侘寂美學融合「美食醫禪一味」,用最和諧的醫學與人文,照顧病人的身心。
「服務不必到天涯海角,莒光號到得了的地方,就有無數雙眼期盼著。」陳宥達醫師許下承諾,決心前進偏鄉、深入社區。2015年遠赴美國取經,將「偏鄉醫療X親子共讀」的模式引進台灣。他說,「如果生而不能平等,醫療與教育一定要平等」,期望為弱勢家庭的兒童翻轉人生。
一位前程似錦的外科醫師,為何義無反顧,返鄉投入環保運動二十年?張豐年醫師,從保護市區的行道樹到台灣的天然資源,用外科醫師的眼光,醫治台灣的山河,為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未來。
骨髓移植第一人、法醫所創所所長、細胞療法先驅、末代國大代表、文壇鉅子、原住民學者…怎麼樣的一個人,可以擁有那麼多重的身份?在各種領域中,達到別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